酉阳一中高2018级高三“11月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分析
高2018级数学组 文晓祥
一、试卷分析
本次高三“11月调研测试”作为全县高2018级第一次高三统一检测,也是重庆市部分区县的18级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试,本试卷整体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贴近全国卷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包括基本运算)和数学基本思想,对已经复习的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的一些通性通法。试题力求创新,理科和文科试题多数题目相同,每道试题都是原创题或改编题。试题素材大都源于教材,但并不是对教材的原题照搬,而是通过提炼、综合、改编新创为另一个全新的题目出现,使考生感到似曾相似但又必须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才能解答。,本次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着重加强对分析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送分题几乎没有,加大了对知识综合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对于我们这类学生答题比较吃力,客观题得分较低,导致总分低。
二、答卷分析
(一)本校学生选择题答题统计:
| 题号 | 答案 | 满分 | 平均分 | 难度 | 正确率 | 区分度 | 标准差 | 优秀率 | 及格率 |
| k1-1 | B | 5 | 2.122 | 0.424 | 42.448% | 0.34 | 2.47 | 42.45 | 42.45 |
| k1-2 | A | 5 | 3.273 | 0.655 | 65.455% | 0.53 | 2.38 | 65.45 | 65.45 |
| k1-3 | D | 5 | 3.853 | 0.771 | 77.063% | 0.54 | 2.1 | 77.06 | 77.06 |
| k1-4 | D | 5 | 3.888 | 0.778 | 77.762% | 0.52 | 2.08 | 77.76 | 77.76 |
| k2-5 | C | 5 | 4.388 | 0.878 | 87.762% | 0.47 | 1. | 87.76 | 87.76 |
| k2-6 | B | 5 | 2.843 | 0.569 | 56.853% | 0.35 | 2.48 | 56.85 | 56.85 |
| k2-7 | C | 5 | 4.094 | 0.819 | 81.888% | 0.36 | 1.93 | 81. | 81. |
| k2-8 | C | 5 | 2.573 | 0.515 | 51.469% | 0.46 | 2.5 | 51.47 | 51.47 |
| k3-9 | B | 5 | 3.203 | 0.1 | .056% | 0.5 | 2.4 | .06 | .06 |
| k3-10 | D | 5 | 2.913 | 0.583 | 58.252% | 0.42 | 2.47 | 58.25 | 58.25 |
| k3-11 | C | 5 | 2.115 | 0.423 | 42.308% | 0.29 | 2.47 | 42.31 | 42.31 |
| k3-12 | A | 5 | 1.28 | 0.256 | 25.594% | 0.33 | 2.18 | 25.59 | 25.59 |
通过学生的选择题得分情况结合试题难度,可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不扎实。以理科第1题为例,本题考查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集合的基本运算,本该是送分题,但平均分和正确率仅次于选择题最后两题, 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自然数集合“N”认识不清而导致出错。
2、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不熟练。以理科第6题和第8题为例,第6题考查向量和充要条件,属于基础题,第8题考查分段函数,属于中档题,但平均分和正确率都比较低,第6题主要是学生对向量的模不等式无法进行变形转化;第8题主要是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缺乏和作图能力较差而出错。
3、阅读理解能力差,审题不到位。以理科第7题为例,本题以“隙积术”为背景,考查简单的数列求和,但因为文字多篇幅长,且题目中有“公式”迷惑,事实上只有题目中最后一句话才是条件,但不少学生抓不住题干中的重点,从而无法审清题意,从而把一道简单题做成了难题。
4、综合能力不强,运用能力欠佳。以理科第11题和12题为例,第11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变换,属于中档题但有一定综合性,学生容易入手,但学生易忽略诱导公式中符号判断而导致出错;第12题考查函数与导数,是选填中的压轴题,难度较大,需要构造函数的导函数,从而由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参数的取值范围,而由于学生综合能力不够,即使能找到解题方向,但也很难准确求解。
(二)本校学生填空题和解答题答题统计:
| 题目 | 满分 | 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区分度 | 通过率 | 优秀率 | 及格率 |
| z13-16 | 20 | 11.56 | 0.58 | 6.51 | 0.63 | 57.78% | 22.45 | 48.88 |
| z17 | 12 | 4.83 | 0.4 | 4.98 | 0.78 | 40.22% | 26.22 | 36.99 |
| z17((1)) | 6 | 2.73 | 0.46 | 2. | 0.78 | 45.55% | 37.48 | 37.83 |
| z17((2)) | 6 | 2.09 | 0.35 | 2.68 | 0.78 | 34.88% | 29.3 | 30.77 |
| z18 | 12 | 6.34 | 0.53 | 4.66 | 0.77 | 52.87% | 28.88 | 48.74 |
| z18((1)) | 6 | 4.05 | 0.67 | 2.68 | 0.78 | 67.44% | .2 | 65.24 |
| z18((2)) | 6 | 2.3 | 0.38 | 2.48 | 0.75 | 38.3% | 27.97 | 29.3 |
| z19 | 12 | 5.68 | 0.47 | 4.16 | 0.72 | 47.36% | 27.13 | 38.39 |
| z19((1)) | 6 | 3.83 | 0. | 2.4 | 0.73 | 63.79% | 51.68 | 55.59 |
| z19((2)) | 6 | 1.86 | 0.31 | 2.3 | 0.71 | 30.93% | 16.71 | 29.58 |
| z20 | 12 | 3.59 | 0.3 | 3.52 | 0.52 | 29.91% | 7.06 | 10.77 |
| z20((1)) | 6 | 3.06 | 0.51 | 2.67 | 0.77 | 50.99% | 42.17 | 48.53 |
| z20((2)) | 6 | 0.53 | 0.09 | 1.54 | 0.27 | 8.82% | 6.29 | 7.34 |
| z21 | 12 | 1.8 | 0.15 | 2.04 | 0.27 | 14.97% | 0.77 | 1.61 |
| z21((1)) | 5 | 1.56 | 0.31 | 1.52 | 0.51 | 31.19% | 10.35 | 28.95 |
| z21((2)) | 7 | 0.24 | 0.03 | 0.86 | 0.1 | 3.39% | 0.7 | 0.84 |
| z22 | 10 | 4.82 | 0.48 | 3.03 | 0.56 | 48.17% | 20.49 | 40.77 |
| z22((1)) | 5 | 3.47 | 0.69 | 1.84 | 0.6 | 69.48% | 53.57 | 76.99 |
| z22((2)) | 5 | 1.34 | 0.27 | 1.68 | 0.53 | 26.85% | 12.17 | 21.47 |
通过学生的第Ⅱ卷得分情况结合试题,可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以理科的填空题的第15题和解答题的第17题为例, 根据填空题平均分结合改卷情况可知填空题最后两题错的很多,而第15题是一道考查正切的和差公式的简单题,但很多同学不熟悉公式结构特点,因而无法入手解答;第17题是一道较基础的数列题,满分12分而平均分却不到5分,此题关键在于第(Ⅰ)问的求解,而第(Ⅰ)问的关键在于由已知条件变形取对数,但是多数学生(包括少数优生)却无法找到突破口从而无法入手,暴露出的问题是学生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第(Ⅱ)问主要考查数列求和,只要第(Ⅰ)问能解答的学生,第(Ⅱ)问解答也就基本没有问题。
2、 审题不到位,转化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审题不到位在填空题的第16题表现突出,16题是考查解三角形的中档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很多学生能找到“边化角”的解题方向,但却无法正确解出结果,主要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将具体的数转化为边;转化能力差在的理科第20题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是一道典型的解三角形的题,一般需要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化角”、“角化边”,但由于学生转化能力差致条件无法转化变形,因而第(Ⅰ)问都有不少学生无法解出;第(Ⅱ)问更多学生无法动笔,其原因是学生无法根据图形找到边与角的关系,因而无法实现“边化角”来求最值。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的书写不规范问题也到处可见。
3、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
以理科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的压轴大题,第(Ⅰ)问利用函数单调性去证明不等式;第(Ⅱ)问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本题思想方法很常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析问题,导致解题思路受阻,绝大部分学生几乎白卷。
4、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
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简单的选填出错)、对而不全(简单的解答题失分多),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
三、针对上面问题措施如下
1、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的复课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训练,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方法"、 "基本技能"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熟练"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会心不会、心会手不会。平时训练中,淡化解题技巧,要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一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重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素养和能力,要配合新课改,采取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就是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和考纲、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资料,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也要有反思,要求他们做好“错题本”,并且要有自己的"总结"、"评注",让他们在反思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3、规范解答过程,形成良好答题习惯
注重答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平时做选择、填空题,要注意总结简捷的解法,尽量做到小题小做,为做后面的大题赢得时间。另外平时做题就要适度紧张,争取一次做对;解题要规范,平时要养成。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平时答题就要注意诗行短语,紧扣得分点,做到整体布局美观,逻辑思维清晰,答出关键词语,完美综述结论。
4、教学中把握要求,做好教学研究
研究教材、新《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范围,控制复习的度和量, 整个复习不偏离实际,不偏离方向。如在题目的难度上,切忌盲目拨高,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难题。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每次考查,特别是在老师评分后,要对照答案研究失分的原因:是概念模糊、审题不清、思考不周、判断失误、运算出错,还是方法不当、书写不规范、考试心理紧张等原因,自我查漏补缺。常出错的题可建立错误档案,闲时回看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精练,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讲解例题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的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视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更常规、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