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及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类似于期末考试试卷,总分150分。其中选择题12个小题,填空题4个小题,解答题6个小题,试卷主要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试卷的评价和答题情况分析
课内外相结合,主要以课内基础知识为主,难度适中,最高分123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为85.38分。
二、试卷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1 -12小题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平均分 | 3.56 | 3.41 | 1.68 | 4.23 | 3.29 | 4.93 | 3.8 | 4.54 | 3.56 | 2.62 | 3.75 | 3.17 |
本次考试选择题比较简单,平均得分约为42.54分,其中3、10题得分较低,其中第3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导数的定义理解不够清晰;第10题失分原因不会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二)填空题13--16小题
高二理科,13-16,0分占8%,5分占25%,10分卷49%,15分占15%,20分占2%,平均分8.9分。学生主要问题:13题正确率比较高,15题对人数比较多,但是没写成直线一般式,本次不扣分,主要16题极少会做。
(三)解答题17-22小题
17、本题本题满分8分,考查复数的计算问题,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一道大题。学生得分较高,满分10分,全级平均分7.5分,60%的学生满分。
18、本题满分12分,排列组合,平均分7.5分。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此题失分,以后应对他们加强训练,把基础知识逐步补上。
19、本题满分12分,全级平均得分8.2分,主要考察的是数学归纳法的证明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导数、切线和最大值问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不细心,忘求定义域,并且计算比较差。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解题思想,方法的训练,对解题的通法加强练习。
20、本题满分12分,立体几何题,平均分3.2分,有45%零分,15%得1分,20%6~7分,11%满分。学生对于空间几何证明题目的证明方法比较模糊,大部分同学会作辅助线,但是不会证明线、面平行、垂直。另外证明方法不够严谨,思路不清晰。 高二理科20题,平均分3.2分,有45%零分,15%得1分,20%6~7分,11%满分。学生对于空间几何证明题目的证明方法比较模糊,大部分同学会作辅助线,但是不会证明线、面平行、垂直。另外证明方法不够严谨,思路不清晰。
21、本题为应用题目,满分12分,全级平均得分2.2分,绝大部分学生读不懂题目,将第一问中增加的收益理解为可增加的销售额,没有减去投入的广告费,第2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理解了题目,52%左右学生为0分,得5分的占20%,少数学生能拿到10分、12分,主要问题题目看不懂,解题格式不规范,下阶段要将加强应用题目的审题教学,强化应用题目的解题格式。
22、本题满分12分,平均分5.5分。主要考察的是导数、极值点、极值问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对第二问不理解。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解题思想,方法的训练,对解题的通法加强练习。
三、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贫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
2、审题不仔细,以至于答题不完整而扣分;
3、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够,导致做题得分不全;
4、书写不够规范,条件应用不全而导致丢分;
5、思想方法不懂,新问题不会分析。
四、考后反思及今后教学
这次考查中,发现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知识不够,双基掌握还是不够硬,解题能力欠缺,审题能力也有待培养,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成绩,制定以下措施:
(1)注重双基教学,采取短、平、快教学方式提高成绩;
(2)加强后进生的辅导、检查,使其完成当天任务,日清月结;
(3)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4)激发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师的较色,为同学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