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叶亚明,等:基于几种可燃粉尘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的研究
·169·
基于几种可燃粉尘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的研究
叶亚明,梁 峻,封昌盛,李金清,张金进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防爆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广州 510700)
摘要:为探究可燃粉尘燃烧危险性,分别对红木粉、烟丝粉、石松子粉以及稻壳粉的自燃温度和燃烧速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75μm筛
下的四种粉尘自燃温度分别是231.0、219.7、222.3、228.1℃;采用固体点火方式,测得石松子粉火焰传播速率为1.74mm/s,其他三种粉尘点燃后两分钟内燃烧距离均未达到80mm,判定该四种粉尘均不属于易燃固体。通过研究自燃温度对燃烧速率的影响发现:燃烧过程中,四种粉尘自燃温度对燃烧速率不起主导作用,二者表现为弱依赖关系。关键词:可燃粉尘;自燃温度;燃烧速率;易燃固体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1-0169-04
StudyonAuto-ignitionTemperatureandBurningRatesofSeveralCombustibleDust
YeYaming,LiangJun,FengChangsheng,LiJinqing,ZhangJinjin
(GuangzhouAcademyofSpecialEquipmentInspectionandTesting,ChinaNationalQualitySupervisionand
TestingCenterofExplosion-proofEquipment(Guangdong),Guangzhou 5107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explorethecombustionhazardofcombustibledust,theauto-ignitiontemperatureandtheburningratesof
rosewooddust,tobaccodust,lycopodiumdustandricehuskdust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thattheauto-ignition
mwere231.0,219.7,222.3and228.1℃respectively.Thesolidignitionmethodtemperatureofthefourtypesofdustunder75μ
issuccessfullyappliedtoanalysisoftheflamepropagationrate.Theflamepropagationrateoflycopodiumdustwas1.74mm/s,buttheotherthreekindsofdustdidnotreach80mmwithintwominutesafterignition.Itisdeterminedthatallfourtypesofdustwerenotflammablesolids.Bystudyingtheeffectofauto-ignitiontemperatureontheburningrate,itisfoundthatduringthecombustionprocess,fourkindsofdustauto-ignitiontemperaturedonotplayaleadingroleintheburningrate,andthebothshowaweakdependence.Keywords:combustibledust;auto-ignitiontemperature;burningrates;flammablesolids 粉尘爆炸预防和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频发的粉尘爆炸事故对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粉尘燃烧燃爆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粉尘燃爆敏感
[1-3][4-5][6]
、“粉尘爆炸强度”、“粉尘燃爆安全防护措施”、度”
[7][8-9]
“数值模拟”及“粉尘燃爆火焰传播特性”等几个方面,对可燃粉尘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的研究并不常见。
自燃是指在没有外界明火源激发条件下,依靠外界能量加热或自身发热,热量的不断积聚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根据促使可燃物升温的热量来源不同,自燃又可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受热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火灾案例中,有不少是因受热自燃引起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可燃物靠近或接触高温热源,由于热辐射或热传导的作用,可燃物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引发火灾事故;化学品在热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引发着火甚至爆炸;机器长时间运转部件发热形成高温热表面,散落或堆积在机器表面上的可燃物发生阴燃或着火等。在防火防爆领域中,自燃温度是判断、评价可燃物发生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自燃温度越低,可燃物发生自燃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依据GB19521.1-2004,燃烧速率描述为:将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的样品制成长250mm、高10mm、宽20mm的连续三角柱形粉带,从一端点燃,在一定时间内火焰烧过的长度。燃烧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其危险等级越高,酿成灾害的风
险越大。燃烧速率的确定对物质的分类及运输包装等级的划
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选取几种常见的可燃粉尘对其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进行试验,以期为粉尘燃烧爆炸致灾机理研究及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可靠的试验数据。
1 试验设计1.1 仪器
设备为固体自燃温度试验装置和固体燃烧速率试验装置。
1.炉温监测热电偶2.样品温度监测热电偶3.上通风口
4.下通风口5.样品池6.加热电阻丝7.控制系统8.触屏控
图1 固体自燃温度试验装置系统示意图Fig.1 Schematicdiagramofsolidauto-ignitiontemperature
testdevicesystem
收稿日期:2019-04-23
基金项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工业VOCs新型环保装备防爆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18PT11);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项目《烟草加工典型工艺粉尘爆炸防控方法研究》;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防爆特种设备机械火花点燃性能检测与评定方法研究》作者简介:叶亚明(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危险化品标准化、粉尘与气体爆炸机理与防护研究。
·170·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9年第48卷
种模式。火焰探测器设置在三角柱形粉带侧上方,当火焰经过
时开始计时,直到火焰通过下一个探测器,可进一步确定火焰传播速率和传播时间。图2为固体燃烧速率试验装置示意图。
固体自燃温度试验装置由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加热炉膛顶、底部均设有通气孔,形成空气循环自然对
0mm,孔径流,可保证试验样品均匀受热。试验样品池为边长2
45μm的立方体钢丝网,装样完成后,将立方体金属网悬挂在炉膛位置,热电偶1伸入式样,热电偶1、2分别测量样品及炉膛内实时温度变化。图1为装置系统示意图。
1.2 试验样品
分别选取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红木粉,烟草公司烟丝粉,实验室常用石松子粉以及农副产品稻壳粉作为试验样品,为避免粒度对试验数据产生影响,试验前将四种粉尘均通过75μm筛网。
1)固体自燃温度试验:将测试样品装入样品池中,轻轻压(
实。在试验软件中进行程序设置,目标温度设定为400.0℃,温升速率设定为0.5℃/min。
(2)固体燃烧速率试验:将试样进行干燥处理,利用堆垛型腔将试样制作成三角柱形粉带堆积在承烧板上,试验采用固体点火模式。
1.触屏控;2.碳硅点火棒;3.气体点火;4.三角柱形粉带;5.防护玻璃;6.低导热承烧板;7.火焰探测器;8.控制系统
2 结果与讨论
2.1 可燃粉尘自燃温度
图3为四种样品自燃温度试验结果。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开始时四种粉尘温升速率与炉膛内温升速率几乎完全一致,随着炉膛内环境温度继续升高,样品温度发生突变急剧上升,且上升温度均达到了400.0℃。得到红木粉、烟丝粉、石松子粉、稻壳粉自燃温度分别是231.0、219.7、222.3、228.1℃,文献显10-13]示[四种试验样品成分如表1所示。
图2 固体燃烧速率试验装置系统示意图
Fig.2 Schematicdiagramofsolidburningrates
testdevicesystem
固体燃烧速率试验装置主要由点火系统、火焰探测系统、低导热承烧板组成。点火系统包括气体点火和加热棒点火两
图3 四种粉尘自燃温度时间-温度曲线
Fig.3 Fourkindsofdustauto-ignitiontemperaturetime-temperaturecurve
第11期叶亚明,等:基于几种可燃粉尘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的研究
表1 样品组成成分
Table1 Samplecomposition
·171·
样品红木粉烟丝粉石松子粉稻壳粉
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油半纤维素
组分木质素木质素木聚糖木质素
/蛋白质蛋白质二氧化硅
///脂肪
其他其他其他其他
根据反应物质组分特征建立反应过程模型,主要有以下五
个反应步骤,见式(1)。
uelO+Fuel>0;①F△h→H2dryuelhar+Gases>0;②F△h→Cdryhar+OOO<0;③C△h→C22+CO+OO<0;④C△h→C22ases+OO+COOO+Gases⑤G→C22+Nxy+H2others<0。 (1)△h
四种粉尘颗粒在炉膛内由于受到热辐射作用温度不断上升,依附在颗粒表面和内部的自由水分开始缓慢蒸发,该过程表现为吸热过程,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由于样品水分蒸发体积收缩和水蒸气释放的冲击作用,样品池内部出现孔隙通道或裂隙,增大了试验样品与空气接触面积。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热辐射变得越来越强烈,干燥样品温度不断积聚,由于自加热作用,粉体颗粒开始出现碳化现象并释放出可燃气体,在炉
膛内炽热的空气作用下,碳颗粒、可燃气体与氧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即样品发生燃烧。
12]
根据文献[,空气中堆积在热表面上的可燃粉尘首先在顶部发生燃烧,随后燃烧逐渐向下传播直至粉尘完全燃尽。本试验由于样品池内的粉尘粒度相对较小,颗粒排列密集,导致样品内部含氧量较低,且分布在样品池表面的样品颗粒受到热辐射效应明显,氧气充足。因此,认为试样的主要燃烧传播方向为由表层向内部燃烧。由于试验样品都含有较高的纤维素等有机物,在发生自燃时所需外界提供的热量也比较接近,因此自燃温度差别不大。
2.2 可燃粉尘燃烧速率
图4为初始阶段(0~80mm)四种粉尘燃烧火焰传播特征。试验记录表明,石松子粉燃烧火焰可持续传播整个承烧板长度,红木粉、烟丝粉及稻壳粉在点燃后48、60、32s时火焰熄灭,
6、30、18mm。燃烧火焰传播的距离依次为3
图4 初始阶段四种粉尘燃烧火焰传播
Fig.4 Fourkindsofdustcombustionflamepropagationintheinitialstage
由图4中看出,稻壳粉燃烧火焰强度相对微弱,石松子粉2.3 自燃温度对燃烧速率的影响火焰最强且相同时间内火焰传播距离最远。三角柱形粉带燃将以上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四种可燃粉尘自烧方式主要为水平燃烧,粉尘颗粒在点火棒高温激发条件下在燃温度与主反应阶段燃烧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初始阶段发生着火,样品燃烧区产生的燃烧波对原始材料区起到烘干、热分解作用,促进了燃烧向右传播。以上试验可以发现红木粉、烟丝粉、稻壳粉不具备传播燃烧的能力,初始阶段能够起火,主要原因是点火棒温度较高,补充了短距离内粉尘维持燃烧的热量,但由于试样本身理化性质和结构等因素影响,导致红木粉、烟丝粉及稻壳粉火焰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支持燃烧的持续进行,致使火焰熄灭,该三种粉尘在燃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阴燃。
依据GB/T21618,燃烧在主反应阶段80~180mm燃烧速率小于或等于2.2mm/s,或者主反应阶段燃烧时间大于或等于45s,判断为该物质不属于易燃固体,根据平均燃烧速率计算公
2):式(V=LT(2)(80-180)/(80-180)
得到石松子粉的燃烧速率为1.74mm/s,由于红木粉、烟丝图5 四种粉尘自燃温度-燃烧速率曲线粉、稻壳粉在点燃后两分钟内燃烧距离均未达到80mm处,因Fig.5 Fourkindsofdustauto-ignition此判定该四种可燃粉尘均不属于易燃固体。temperature-burningratescurve
·172·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9年第48卷
[4]喻健良,孙会利,纪文涛,等.甲烷/石松子两相混合体系爆
J].爆炸与冲击,2018,38(1):92-97.炸强度参数[
[5]李庆钊,王 可,梅晓凝,等.微米级铝粉的爆炸特性及其反
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38(1):219-225.应机理研究[
[6]谭迎新,李亚男.磷酸二氢铵对铝粉的爆炸抑制研究[J].中
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458-461.[7]沈世磊,张 奇,马秋菊,等.湍流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
[J].兵工学报,2016,37(3):455-461.[8]高 伟,阿部俊太郎,荣建忠,等.气流特征对水平长管内石
J].爆炸与冲击,2015,35松子粉尘爆炸火焰结构的影响[
(3):372-379.[9]ProustCH.Afewfundamentalaspectsaboutignitionandflame
propagationindustclouds[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6,19(2/3):104-120.[10]何文修,张智亮,计建炳.稻壳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进
J].化工进展,2016,35(5):1366-1376.展[
[11]黄荣凤,吕建雄,曹永建,等.高温热处理对毛白杨木材化
学成分含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155-160.[12]周乐刚.可燃粉尘热解动力学及阴燃过程模型研究[D].
沈阳:东北大学,2013.[13]郭小义,戴云辉,郭紫明,等.应用纤维素测定仪测定烟草
中的纤维素[J].烟草科技,2009(1):43-46.(本文文献格式:叶亚明,梁 峻,封昌盛,等.基于几种可燃粉
J].山东化工,2019,48(11):尘自燃温度与燃烧速率的研究[
169-172.)
四种可燃粉尘的燃烧速率随自燃温度的由图5可以看出,
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红木粉、烟丝粉、稻壳粉主反应阶段燃烧火焰传播速率均为0mm/s。粒度相当,固体自燃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物质易燃组分含量、热分解温度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与燃烧速率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可燃粉尘燃烧过程复杂,燃烧速率的大小不仅与物质理化性质、结构等因素相关,燃烧方式、点火模式对燃烧速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得出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与自燃温度之间表现为弱依赖关系,后者对前者不起主导作用。
3 结论
(1)加热炉温升速率恒定,75μm筛下的红木粉、烟丝粉、石松子粉以及稻壳粉自燃温度分别是231.0、219.7、222.3、228.1℃。
2)将四种可燃粉尘进行干燥处理,在固体点火模式下,石(
松子粉火焰传播速率为1.74mm/s,红木粉、烟丝粉、以及稻壳
0mm,判定该四种粉尘均粉在两分钟内燃烧传播距离均小于8
不属于易燃固体。
(3)通过研究自燃温度对燃烧速率的影响发现,燃烧过程中四种可燃粉尘燃烧速率与自燃温度之间表现为弱依赖关系,后者对前者不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英鹏,徐 冬,李 刚,等.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
测试[J].爆炸与冲击,2009,29(4):429-433.[2]任纯力,李新光,王福利,等.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
的影响规律分析[J].中全科学学报,2009,19(8):77-83.[3]钟圣俊,周乐刚,王 健.热表面上粉尘层阴燃的研究[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20(3):199-207.(上接第168页)[2]王洪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设计通
2019,45(1):225-226.讯,
[3]李松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染料废水的
D].南京:江苏大学,2008.光催化行为研究[
[4]李尉卿.粉煤灰漂珠代替活性碳处理废水的技术研究[J].
粉煤灰,2000(5):26-28.[5]任南琪.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3
(1):85-88.[6]李 磊,赵玉明.粉煤灰混凝剂预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2(5):30-31.[[7]马志伟,李 闯.漂珠基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J].工业水处理,2005,35(9):65-68.[8]李曙光.以漂珠为载体TiOJ].应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研究[
2018(3):478-480.用化工,
[9]魏茂彬.钛锌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发光与光催化性
D].南京:江苏大学,2013.能研究[
[10]陈 龙.新型BiOCl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
能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6.[11]林晓亮.MMA注凝成型制备粉煤灰漂珠陶瓷膜及其过滤
D].上海:东华大学,2017.性能研究[
[12]暴新建.TiO漂珠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2/
能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13]霍鹏伟.基于有机废水降解的表面修饰型空心微珠负载
TiOD].南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行为和机理研究[京:江苏大学,2011.[14]李 哗.粉煤灰各组分絮凝性、酸碱处理对絮凝性的影响
D].郑州:郑州大学,2006.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
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15]王春峰.活化粉煤灰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综合利用[J].粉
煤灰综合利用,2004(2):39-40.[16]夏畅斌,何湘柱,李德良,等.酸浸粉煤灰对焦化厂含酚废
水处理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0,20(4):20-24.[17]夏畅斌,何湘柱,李德良.酸改性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的工
艺研究[J].环境工程,2000,18(6):29.[18]张 进.偶联剂改性粉煤灰漂珠对水中苯酚的吸附[J].化
工新型材料,2014(8):209-212.[19]周国辉.负载型可见光响应催化剂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20]李尉卿.粉煤灰漂珠代替活性碳处理废水的技术研究[J].
粉煤灰,2000(5):26-28.[21]高 宏,李 恒,贺 波,等.用改性粉煤灰微珠吸附处理
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J].湿法冶金,2018,37(1):40-44.[22]白 妮.粉煤灰漂珠活化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洁净煤技
术,2014(3):115-117.[23]平兆艳.粉煤灰漂珠处理含磷生活废水[J].安徽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3):45-58.[24]薛茹君.负载型共掺杂TiO2对城市废水的日光降解作用
[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0-12.[25]孟俊峰.许效天.铝改性粉煤灰漂珠材料吸附水中氟的性
能研究[J].环境科技,2011(4):8-10.[26]曹守坤.粉煤灰改性及处理含磷废水研究[D].泉州:华侨
2012.大学,(本文文献格式:辛银花,赵鹏飞,张可欣.粉煤灰漂珠在废水处J].山东化工,2019,48(11):167-168,172.)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