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元
2011-11-18 | 晓月皎然 | 转藏(26)
“引火归元”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肾火上升又称为“肾火上浮”、“肾火妄浮”、“虚阳上浮”、“孤阳上越”、“虚阳不敛”、“浮火”、“浮阳”等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舌质嫩红,脉虚等等。
其治疗,可于滋肾药(熟地、山药、山萸、女贞子等)中加肉桂、附子之类以引药下行,也可用肉桂、附子、五味子熟地等治疗。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使之归于肾中;熟地、五味子补肾而收敛,使肾火不再上行,上热下寒诸证可以消除。
1、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头昏胀痛,太阳穴疼痛更甚,性情急躁,面部烘热,口干不欲饮,唇舌溃破,畏寒肢冷,两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下元空虚,阴不敛阳,阳浮于上,虚火上扰,治宜填精温肾,引火归原。
方药:首乌、枸杞、龟板、龙骨各30克,肉桂冠,5克,(后下)细辛4,5克,吴萸6克,川芎、蒿本各10克,甘草 6克,,水煎服。
2、尿崩症:口渴难忍,大量饮水,小便频数且量多,面红唇赤,畏寒,舌红无苔,脉虚数,证属下元虚寒,孤阳上浮,治宜温肾补虚,引火归原。
方药:制附片10克(先熬),肉桂花3——6克,山药30克,熟地20克,枸杞15克,乌梅10克,甘草20克,红参10克,水煎服。
许多人对肉桂引火归源持怀疑态度,其实肉桂引火归源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得明白,肉桂引火归源,引的是虚火,即虚火上炎!虚火有几种,不是每一种都适合用肉桂:
一种是阴虚火旺,即肾阴不足,无法制约肾火,火向上炎而成,此种病例不适合用肉桂,当用知柏地黄丸。
一种是肾阳虚,肾水得不到肾阳温化,水湿上犯,带领虚损的肾阳上犯,按照郑钦安的解释,“水高一尺,火高一丈”,这样的虚火上炎,通过大温的肉桂,温补肾阳,化寒水为气,水降则火也随之下降。
第三种虚火是肾阴阳两虚,人体的心火不能与肾水相交,上焦心火向上炎,下焦虚损的肾水向下沉,阴阳不能相互吸引,中间没有交合之力,运用桂附地黄丸加黄连,清上补下。补肾阴、补肾阳,肾阳化汽,随肝气升腾,就可以降心火了!
引火归元话肉桂
2012-06-15 | 奔跑的鸡架 | 转藏(21)
肉桂辛、甘,大热,有小毒。入肝、脾、肾经。《汤液本草》云:“肉桂入足少阴肾,太阴经血分,补命门之不足,益火消阴。”《本草求真》云:“肉桂气味纯阳,辛甘大热,直透肝肾血分,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盖因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气血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但精亏血少,肝旺火起者,切忌。”
肉桂用于“引火归元”,用量很少超过3克,治疗肾阴亏虚,虚阳外浮之虚热证,常与滋阴药合用,正如《医方集解》所说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肉桂配合滋阴之剂可治虚热证,是因心包相火附于命门,男子藏精,女以系胞。若火无所附则上炎,虽大热烦渴,口唇干裂,脉见洪大重按微弱。治以甘温辛热之肉桂少量,以热治热,热因热用,引火归元,促其阳附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由于肉桂辛甘大热,气味纯阳,其气下行,益火消阴,大补阳气,适用于下焦命火不足者,欲引火归元以降虚热,必与滋阴药合用方保无虑,一旦过量极易助阳耗阴。若任其大热补阳,辛散走窜,则阴益虚,阳益亢,有害而无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