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已知集合A={x|x<-1或x>10},B={x|-2<x<3,x∈Z},则(∁RA)∩B=( )
A. B. C. 1, D. 0,1,
2. 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是( )
A.
B. C. D.
3. 已知复数z满足
=-2+i(i为虚数单位),则z=( )
A. B. C. D.
4. 某人连续投篮6次,其中3次命中,3次未命中.则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的概率是( )
A.
B.
C.
D.
5. 已知直线l:4x-3y+6=0和抛物线C:y2
=4x,P为C上的一点,且P到直线l的距离与P到C的焦点距离相等,那么
这样的点P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个
6. 已知函数f(x)=sin2x+sin(2x+
),将其图象向左平移φ(φ>0)个单位长度之后得到的函数为偶函数,则φ的最
小值是( )
A.
B.
C. D.
7.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8. 我们知道欧拉数e=27182818284…,它的近似值可以通开始过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计算.当输入i=50时,下列
各式中用于计算e的近似值的是( )
A.
B.
C. D.
9. 在正三角形ABC中,AB=2, = , =
,且AD与BE相交于点O,则 •
=( ) A.
B.
C.
D.
10. (2x-3y)n(n∈N*
)的展开式中倒数第二项与倒数第三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3x-2y)n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
数之和等于( )
A. 16 B. 32 C. D. 128
11.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 222
(a+c-b),周长为6,则b的最小值是( )
A. 2 B.
C. 3
D.
12. 设函数f(x)= (a∈R),若曲线y=cosx+2上存在点(x0,y0)使得f(f(y0))=y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 已知sinα-3cosα=0,则sin2α=______.
14. 某次考试结束,甲、乙、丙三位同学聚在一起聊天.甲说:“你们的成绩都没有我高.”乙说:“我的成绩一定比
丙高.”丙说:“你们的成绩都比我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三人中恰有一人说得不对,若将三人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则甲排在第______名.
15. 若双曲线E:
-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为E右支上一点,|PF1|=|F1F2|,∠PF1F2=30°,△PF1F2
的面积为2,则a=______.
16. 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四个点A(4,1,1),B(4,-2,-1),C(-2,-2,-1),D(-2,1,-1).经过A,B,
C,D四点的球记作球M.从球M内部任取一点P,则点P落在三棱锥A-BCD内部的概率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2.0分)
17. 在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中,a2=0,b2=1,且a3=b3,a4=b4.
(1)求an和bn;
(2)求数列{nbn}的前n项和Sn.
18.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且∠DAB=60°,平面PAB⊥平面ABCD,
点E为BC中点,点F满足 =
,AP=PB=
AB= . (1)求证:PC∥平面DEF;
(2)求二面角F-DE-B的余弦值.
19. 在一次高三年级统一考试中,数学试卷有一道满分10分的选做题,学生可以从A,B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某
校有900名高三学生参加了本次考试,为了了解该校学生解答该选做题的得分情况,计划从900名考生的选做题成绩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为此将900名考生选做题的成绩按照随机顺序依次编号为001~900.
(1)若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并按照以下随机数表以方框内的数字5为起点,从左向右依次读取数据,每次读取三位随机数,一行读数用完之后接下一行左端.写出样本编号的中位数; 05 26 93 70 60 22 35 85 15 13 92 03 51 59 77 59 56 78 06 83 52 91 05 70 74 07 97 10 88 23 09 98 42 99 61 71 62 99 15 06 51 29 16 93 58 05 77 09 51 51 26 87 85 85 54 87 66 47 54 73 32 08 11 12 44 95 92 63 16 29 56 24 29 48 26 99 61 65 53 58 37 78 80 70 42 10 50 67 42 32 17 55 85 74 94 44 67 16 94 14 65 52 68 75 87 59 36 22 41 26 78 63 06 55 13 08 27 01 50 15 29 39 39 43
(2)若采用系统抽样法抽样,且样本中最小编号为008,求样本中所有编号之和;
(3)若采用分层抽样,按照学生选择A题目或B题目,将成绩分为两层,且样本中A题目的成绩有8个,平均数为7,方差为4;样本中B题目的成绩有2个,平均数为8,方差为1.用样本估计900名考生选做题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0. 已知椭圆E:
+
=1(a>b>0)过点Q(
,
),椭圆上的动点P与其短轴两端点连线斜率乘积为- .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F1,F2分别为E的左、右焦点,直线l过点F1且与E相交于A,B两点,当 • =2时,求△ABF2的面积.
x
21. 已知函数f(x)=(kx-1)e-k(x-1).
(1)若f(x)在x=x0处的切线斜率与k无关求x0; (2)若∃x∈R,使得f(x)<0成立,求整数k的最大值.
22. 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ρcosθ= ,P为直线l上一点,且点P在极轴上方.以OP为一边作正三角形OPQ(逆时针
方向),且△OPQ面积为 . (1)求Q点的极坐标;
(2)求△OPQ外接圆的极坐标方程,并判断直线l与△OPQ外接圆的位置关系.
23. 已知函数f(x)=|x+1|-2|x-1|+a.
(1)当a=0时,解不等式f(x)≥0;
2
(2)若二次函数y=-x+8x-14的图象在函数y=f(x)的图象下方,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B={-1,0,1,2},∁RA={x|-1≤x≤10}; ∴(∁RA)∩B={-1,0,1,2}. 故选:D.
可解出集合B,然后进行补集、交集的运算即可. 考查描述法、列举法的定义,以及交集、补集的运算. 2.【答案】C
【解析】
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
对于A,y=x3-x,有f(-x)=-f(x),为奇函数, 对于B,y=e|x|,有f(-x)=f(x),为偶函数,
对于C,y=|lnx|,其定义域为(0,+∞),不关于原点对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对于D,y=sinx,为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故选:C.
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中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综合即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定义,属于基础题.3.【答案】A
【解析】
解:由=-2+i,得1+z=(1-z)(-2+i)=-2+i+2z-zi,
∴z=.
故选:A.
把已知等式变形,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
解:某人连续投篮6次,其中3次命中,3次未命中. 基本事件总数n=
=20,
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4,
∴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的概率是p==.
故选:D. 基本事件总数n=
=20,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4,由此能求出
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的概率.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型、排列组合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
解:抛物线C:y2
=4x的焦点坐标(1,0),(1,0)到直线4x-3y+6=0的距离为:
=2,
与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到准线的距离相等,所以由题意可知:如图:
直线PF与抛物线一定有两个交点. 故选:C.
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求出焦点到直线4x-3y+6=0的距离,利用数形结合判断求解即可.
本题求抛物线上的动点到两条定直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着重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6.【答案】B
【解析】
解:函数f(x)=sin2x+sin(2x+)=sin2x+sin2x+
cos2x=
sin(2x+),
将其图象向左平移φ(φ>0)个单位长度之后,得到y=sin(2x+2φ+)的图象.
∵得到的函数为偶函数,则2φ+=kπ+,k∈Z,故φ的最小值为, 故选:B.
利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化简f(x)的解析式,利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求得g(x)的解析式,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求得φ的最小值.
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属于基础题. 7.【答案】D
【解析】
解: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正方体,截去一个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如图粗线部分所示;
结合图中数据,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V=23-×2×1×2-××2×1×2=.
故选:D.
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正方体,截去一个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剩余部分,结合图中数据求出它的体积.本题考查了利用三视图求简单组合体体积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
解:当n=49时,n>50不成立,则n=50,此时m=49,k=51,此时e=(
)50,
当n=50时,n>50不成立,则n=51,此时m=50,k=52,此时e=(
)51,
当n=51时,n>50成立,程序终止,输出e=()51,
故e的近似值为()51,
故选:B.
根据条件得到临界值,当n=49时,e的取值,然后验证当n=50,51时是否满足,从而确定此时对应的m和k的值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识别和应用,根据条件利用模拟运算法,结合临界值n=49寻找对应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
解:由题意,画图如下:
设
=,
.
∵
=.
∴可得方程组:
,解得:.
∴
,.
∴ =
=
=
.
故选:B.
本题主要是根据题意将用设成的基底向量
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基底向量来进行向量之间的
运算.
本题主要考查基底向量的建立以及如何用基底向量来表示所求向量,如何表示是本题的难点,本题是一道较难的中档题. 10.【答案】A
【解析】
解:∵(2x-3y)n(n∈N*
)的展开式中倒数第二项与倒数第三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 ∴
•2n-1•(-3)=-•22•(-3)n-2,检验可得,n=4,
则(3x-2y)n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等于2n=16, 故选:A. 由题意可得
•2n-1•(-3)=-•22•(-3)n-2,检验可得,n=4,从而求得(3x-2y)n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
之和2n
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1.【答案】A
【解析】
解:△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a2+c2-b2),
则S△ABC=acsinB=(a2+c2-b2),
∴sinB==
cosB,
∴tanB=
, ∵0<B<π
∴B=, ∵a+b+c=6, ∴a+c=6-b
∴b2=a2+c2-2accosB=a2+c2-ac=(a+c)2-3ac≥(a+c)2-32
=(a+c)2=(6-b)2,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
∴b2
+4b-12≥0,即(b-2)(b+6)≥0,
解得b≥2,
故b的最小值为2, 故选:A.
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即可求出B=,再根据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b的最小值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的求法,考查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12.【答案】A
【解析】
解:由题意,根据曲线y=cosx+2∈[1,3]上存在点(x0,y0),使得f(f(y0))=y0,即y0∈[1,3], 下面证明f(y0)=y0,
假设f(y0)=C>y0,则f(f(y0))=f(C)>f(y0))=C>y0,不足满f(f(y0))=y0, 同理f(y0)=C<y0,不足满f(f(y0))=y0, ∴f(y0)=y0, 那么函数f(x)=
∈[1,3],即函数f(x)=x在x∈[1,3]有解;
∴lnx+x-a=x
2
即lnx+x-x2
=a;x∈[1,3] 令h(x)=lnx+x-x2
,
则h′(x)=+1-2x, 令h′(x)=0,可得x=1或x=
(舍)
当x∈(0,1]时,h′(x)>0,h(x)在x∈(0,1]单调递增;
当x∈[1,3]时,h′(x)<0,h(x)在x∈[1,3]单调递减; ∴ln3-6≤h(x)≤0; 即ln3-6≤a≤0; 故选:A.
根据曲线y=cosx+2∈[1,3]上存在点(x0,y0),即y0∈[1,3],使得f(f(y0))=y0,那么函数f(x)=分别讨论三人中一人说的不对,另外2人正确,然后进行验证是否满足条件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合情推理的应用,利用三人中恰有一人说得不对,分别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答案】 +1-
【解析】
∈[1,
3],即函数f(x)=x在x∈[1,3]有解;平方化简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讨论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以及导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3.【答案】
【解析】
解:由sinα-3cosα=0,得tanα=3, 则sin2α==
.
故答案为:.
由已知求得tanα,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解.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是基础题. 14.【答案】2
【解析】
解:若甲说的不对,乙,丙说的正确,则甲不是最高的, 乙的成绩比丙高,则乙最高,丙若正确,则丙最低,满足条件, 此时三人成绩从高到底为乙,甲,丙,
若乙说的不对,甲丙说的正确,则甲最高,乙最小,丙第二,此时丙错误,不满足条件. 若丙说的不对,甲乙说的正确,则甲最高,乙第二,丙最低,此时丙也正确,不满足条件. 故三人成绩从高到底为乙,甲,丙, 则甲排第2位, 故答案为:2
解:∵|PF1|=|F1F2|=2c,∠PF1F2=30°,△PF1F2的面积为2,可得解得c=
,P(
-2,
),代
入双曲线方程可得:,(0<a<
),
解得a=. 故答案为:
.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PF1|=2c,求出c,转化求解P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离心率的计算,双曲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的转化,建立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
16.【答案】
【解析】
解:依题意:BCD三点在平行于xoy坐标面的平面上,且满足[[(4+2)2+(-2-1)1+(-1+1)2]=[(4+2)2+(-2+2)2+(-1+1)2]+[(-2+2)2+(-2-1)2+(-1+1)2],即BD2=BC2+CD2
,
∴△BCD是以C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BD中点E(1,,-1)到△BCD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又BCD三点在竖坐标皆为-1,故三点在平行于xoy坐标面的平面内,所以球心在过E且垂直于xoy坐标面的直线上,设球心F坐标为(1,-,z),则DF=AF,即=
,得z=0,所
以球的半径r=, 所以,球的体积V=
=
=
,
三棱锥A-BCD是以直角三角形BCD为底,高为2的三棱锥,其体积V1==
=6,
点P落在三棱锥A-BCD内部的概率是:P==
=
.
故填:
.
由A,B,C,D四点的坐标知,BCD三点在平行于xoy坐标面的平面上,且三角形BCD是以C为直角顶点
的直角三角形,故球心在过BD中点且垂直于xoy坐标面的直线上,设出球心坐标,即可求出球心,然后求出三棱锥的体积及球的体积,可得.
本题的突破口为发现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且在平行于xoy坐标面的平面上,进而分析得到球心位置, ∵AP=PB= AB,∴PO⊥AB,
以OP,OB,OD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F( ,- ,0),B(0,1,0),D(0,0, ),E(0,, ),
并设出球心,本题属于难题.
17.【答案】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a2=0,b2=1,且a3=b3,a4=b4.
∴a1+d=0,b1q=1,a1+2d=b1q2,a1+3d=b1q3
,
联立解得:a
1=-2,d=2,b1= ,q=2,
∴an=-2+2(n-1)=2n-4,bn=2n-2
.
(2)数列{nb
n}的前n项和Sn= +2+3×2+4×22
+……+n•2n-2
, ∴2Sn=1+2×
2+3×22+……+(n-1)•2n-2+n•2n-1, ∴-S
n=2n-2n-1
-1 +1+2+2+……+2-n•2=
-n•2n,
化为:S
n=(n-1)•2n-1
+ .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由a2=0,b2=1,且a3=b3,a4=b4.a1+d=0,b1q=1,a1+2d=b1q2,a1+3d=b1q3,联立解得:a1,d,b1,q,利用通项公式即可得出. (2)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得出.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8.【答案】证明:(1)连结AC,交DE于点G,连结GF,
底面ABCD为菱形,且E为BC中点, ∴
= = ,
∵F为AP上一点,且满足 =
,∴GF∥PC, 又GF⊂平面DEF,PC⊄平面DEF, ∴PC∥平面DEF.
解:(2)取AB的中点为O,连结DO,PO, ∵底面ABCD是菱形,且∠DAB=60°,∴DO⊥AB, ∵平面PAB⊥平面ABCD,∴DO⊥平面PAB,
∴ =(0,
, ), =( , ,- ), 设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
=(x,y,z), 则
,取z= ,得 =(5,1, ), 平面DEB的一个法向量 =(1,0,0), 设二面角F-DE-B的平面角为θ,
则cosθ= = =
, ∴二面角F-DE-B的余弦值为
.
【解析】
(1)连结AC,交DE于点G,连结GF,推导出GF∥PC,由此能证明PC∥平面DEF.
(2)取AB的中点为O,连结DO,PO,以OP,OB,OD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F-DE-B的余弦值.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 19.【答案】解:(1)根据题意读出的编号依次是:
512,916(超界),935(超界),805,770,951(超界),512(重复),687,858,554,876,7,547,332, 将有效编号从小到大排列,得:
332,512,547,7,687,770,805,858,876, ∴中位数为:
.
(2)由题意知,按照系统抽样法,
抽出的编号可组成以8为首项,以9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样本编号之和即为该数列的前10项之和, ∴样本中所有编号之和为: S10=10×
=4130.
(3)记样本中8个A题目成绩分别为x1,x2,…,x8,2个B题目成绩分别为y1,y2,
由题意知 , =8×4=32, =16, =2×
1=2,
∴样本平均数为:
= =7.2,
样本方差为: = .
=
.
.
=
3.56,
∴用样本估计900名考生选做题得分的平均数为7.2,方差为3.56. 【解析】
(1)根据题意读出的编号,将有效编号从小到大排列,由此能求出中位数.
(2)按照系统抽样法,抽出的编号可组成以8为首项,以9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上能求出样本编号之和即.(3)记样本中8个A题目成绩分别为x1,x2,…,x8,2个B题目成绩分别为y1,y2,由题意知
,
=8×4=32,
=16,=2×1=2,由此能用样本估计900名考生选做题得分的平均数,方
差.
本题考查中位数、平均数、言状工样本编号、概率的求法,考查系统抽样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20.【答案】解:(1)设B1(0,b),B2(0,-b),P(x,y),
则
+ =1(a>b>0),
由
• =
•
=
=-
=-
,
∴a2=2b2
,①
又Q在E上
+ =1,②,
由①②解得a2=2,b2
=1,
∴椭圆E的方程为
2
+y=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代入到
+y2=1可得(m2+2)y2
-2my-1=0,③
设A(x1,y1),B(x2,y2), ∴y
1+y2= ,y1y2=- ,④
∴ • =(x1-1,y1)(x2-1,y2)=(my1-2,y1)(my2-2,y2) =(m2+1)y1y2-2m(y1+y2)+4,⑤,
把④代入⑤得
• = =2,解得m=±
1, 由对称性,不妨取m=1,则③变为3y2
-2y-1=0,解得y
1=- ,y2=1
则△ABF
2的面积S= ×2(y1-y2)=1+ = . 【解析】
(1)根据椭圆上的动点P与其短轴两端点连线斜率乘积为-,以及过点Q(
,
),即可得到a2=2b2
,
+
=1,解得即可,
(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代入到
+y2=1可得(m2+2)y2-2my-1=0,根据韦达定理和向量的运算即可
求出m的值,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1.【答案】解:(1)∵f(x)=(kx-1)ex-k(x-1),
∴f′(x)=(kx+k-1)ex-k=k[(x+1)ex-1]-ex
,
由已知得, ,
令g(x)=(x+1)ex
-1,则g′(x)=(x+2)ex
, 当x∈(-∞,-2)时,g′(x)<0,g(x)单调递减,
∵x<-2,∴x+1<-1,则(x+1)ex
-1<0,因此g(x)<0;
当x∈(-2,+∞)时,g′(x)>0,g(x)单调递增, 又g(0)=0,∴g(x)有唯一零点,故x0=0;
(2)f(x)<0,即(kx-1)ex
-k(x-1)<0, ∴k(xex-x+1)<ex
,
当x≥0时,∵ex-1≥0,∴x(ex
-1)+1>0,
当x<0时,∵ex-1<0,∴x(ex
-1)+1>0,
∴x(ex
-1)+1>0, 则k(xex-x+1)<ex
⇔k<
.
设h(x)=
,则k<h(x)max.
又h′(x)=
x
,令φ(x)=2-e-x,
则φ′(x)=-ex
-1<0,φ(x)在R上单调递减,
又φ(0)>0,φ(1)<0,∴∃x0∈(0,1),使得φ(x0)=0, 即 ,
当x∈(-∞,x0)时,φ(x)>0,即h′(x)>0,h(x)单调递增,
当x∈(x0,+∞)时,φ(x)<0,即h′(x)<0,h(x)单调递减, ∴h(x)
max=
=
=
.
令t=x=t+
0-2(-2<t<-1),则y ∈( , ), 则h(x)max∈(1,2),故整数k的最大值为1. 【解析】
(1)由已知求得f′(x)=k[(x+1)ex-1]-ex
,得到
,令g(x)=(x+1)ex
-1,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结
合函数零点的判定可得g(x)有唯一零点,且x0=0;
(2)由f(x)<0,即(kx-1)ex
-k(x-1)<0,得到k(xex
-x+1)<ex
,即k<,h(x)=,利用导数求
其最大值的取值范围,可得整数k的最大值为1.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考查利用导数求最值,考查数学转化思想方法,属难题.
22.【答案】解:(1)直线l:ρcosθ= ,以OP为一边作正三角形OPQ(逆时针方向),
设
P(
,θ),由且△OPQ面积为 .
则: ,
由于△OPQ为正三角形, 所以:OQ的极角为
且|PO|=|OQ|=2, 所以:Q(2,
).
(2)由于△OPQ为正三角形, 得到其外接圆的直径
,
设M(ρ,θ)为△OPQ外接圆上任意一点. 在Rt△OMR中,cos(
)= ,
所以:M(ρ,θ)满足
.
故:△OPQ的外接圆方程
,
直线l:x= ,:△OPQ的外接圆直角坐标方程为
.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即为半径,
故直线与圆相外切. 【解析】
(1)直接利用转换关系,把参数方程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之间进行转换.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求出结果.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参数方程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之间的转换,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关系的应
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化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23.【答案】解:(1)当a=0时,不等式f(x)≥0化为:|x+1|-2|x-1|≥0,
移项得|x+1|≥2|x-1|,
平方分解因式得(3x-1)(x-3)≤0, 解得
≤x≤3. 解集为{x| ≤x≤3}.
, (2)化简得f(x)= , < ,
, >
根据题意,只需要考虑x>1时,两函数的图象位置关系, 当x>1时,f(x)=-x+3+a,
由y=-x2
+8x-14得y′=-2x+8,
设二次函数与直线y=-x+3+a的切点为(x0,y0), 则-2x
0+8=-1,解得x0= ,所以y0= , 代入f(x)=-x+3+a,解得a=
,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
. 【解析】
(1)a=0时,将不等式移项平方分解因式可解得;
(2)根据题意,只需要考虑x>1时,两函数的图象位置关系,利用抛物线的切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做.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属中档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