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在直线上表示数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在直线上表示数(P5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1 时 教学内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向西走承前启负数的意义和读容分析 多少米”“向东走多少米”这一表示距后 离和方向的实际问题,引出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从具体的数量逐渐过渡到直观模型。 教学目1.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标 2.初步体会直线上的数的顺序,能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重难点 重点: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化解措动手操作,自主探难点:掌握在直线上表示负数的方法,施 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 教学设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计 思路 教学准教师准备:PPT课件、大树图片、学生图片(4张) 备 学生准备:直尺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究。 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数→有理数 教学过教师活动 程 一、创设1.创设情境。 1.认真观察、思考。 1.分一分。 情境,导教师让两名学生背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4+1260 入新课。靠背站好,分别向两表示这一情境。 -3.2+99 (5分个相反的方向走。 预设:画一条直线,在+28.3-6 7钟) 2.让其他学生尝试中间标一个分界点,一正数:(+4,+12,6,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名同学向左走,另一名+99,+28.3) 这一情境。 同学向右走。 6负数:(-3.2,-) 7二、合作1.在直线上表示正1.(1)动手操作,在直2.在直线上表示下面交流,探数和0。 线上表示0,1,2,3。 各数。 究新知。(1)引导学生动手操(2) 学生讨论后汇报:-32-5-1.5-3.5 (20分作,在直线上表示出先画一条直线,在中间钟) 0,1,2,3。 画一棵大树作为起点; 3. 乐乐刚开始的位置在O点处。 (1)如果乐乐从O点向东走5m,记作+5m,那么从O点向西走3m,记作(-3)m。 (2)如果乐乐现在的位置是+4m,那么表示乐乐从O点向(东)走了(4)m。 (3)如果乐乐现在的位置是-3m,那么表示乐乐从O点向(西)走了(3)m。 (4)如果乐乐从O点先向东走4m,再向西走6m,那么乐乐现在的位置是(-2)m。 (5)如果乐乐现在的位置是-3m,那么要向(东)走(6)m才能到达+3m处。 (2) 课件出示例3再确定方向,如大树的情境图,提问:如何左边为西,右边为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最后确定距离,如1个他们运动后的情单位长度为1米。 况? (3)认真观察黑板上适时提示:确定好起的直线和小图片,尝试点(原点)、方向和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单位长度。 数对应起来。 (3)教师在黑板上(4)结合图示,先用画好直线,在相应的数表示出大树和学生点上分别用小图片的相对位置,再说出直代表大树和学生。提线上其他几个点对应问:怎样用数来表示的数。对用直线上的点这些学生和大树的表示正、负数形成相对相对位置关系? 完整的认识。 (4)结合学生的回(5)尝试在直线上表答,教师在相应点的示出1.5和-1.5,并结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合方向进行汇报。明再让学生说说直线确:1.5是正数,在起上其他几个点对应点的右边,从起点到的数。 1.5处,需要向右运动1格半;-1.5是负数,在起点的左边,从起点 到-1.5处,需要向左(5)尝试在直线上运动1格半。 表示出1.5和-1.5,2.观察直线,交流各自提问:如果想从起点的发现,明确在直线上分别到这两处,应该表示数的要素:原点、如何运动? 方向、单位长度。 2.引导学生观察直3.倾听教师的小结。 线,并总结在直线上表示数的要素。 3.小结:0的右边表示正数,0的左边表示负数;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三、巩固1.完成教材第5页1.完成,同桌之间4.判断。 应用,提“做一做”。 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1)在直线上,正数在负数的左边。(×) (2)因为6>4,所以-6升能力。2.完成教材第6页的。 (10分“练习一”第4题。 2.完成并汇报。 钟) 3.完成教材第7页3.在小组内交流做法,>-4。 “练习一”第7题。 小组内选出代表陈述(×) 问题答案。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教师个人补充意小结,拓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0、正数和负数,体现了数见: 展延伸。形结合思想。 (5分钟) 板书设在直线上表示数 计 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0的左边有无数个负数,0的右边有无数个正数。 培优作1. 一只蜜蜂从蜂房出来采蜜,向东飞了2km后,没发现蜜源,又继业 续向东飞了1km,结果仍没有找到蜜源,于是又飞了-5km,终于找到了蜜源。此时蜜蜂在蜂房的哪个方向?它离蜂房有多远? 画图理解题意: 5-2-1=2(km) 答:此时蜜蜂在蜂房的正西方向,距离蜂房2km。 提示:用正、负数表示方向时,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可直接将正数和负号后面的数相加减。 2. 某小学六(1)班第一小组5名同学做引体向上体育达标测试,满8个为达标,在8个的基础上记录如下。(超过标准个数的部分用正数表示) -140-21 (1)这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8-1)+(8+4)+8+(8-2)+(8+1)=42(个) 答:这个小组一共做了42个引体向上。 (2)有多少名同学达标? 3名 教学反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思 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微课设教师可围绕“在直线上表示数”设计微课。 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