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赏识学生
来源:刀刀网
充分赏识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莫彦 研究和实践表明,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 成为激励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 就会不知疲倦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微笑 教学”就是在亲和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 形象表达的情感教育。我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了 “微笑教学”,以微笑的心态充分赏识自己的学生, 给学生以一种亲切感和亲和力,使学生产生一种良 好的情绪,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轻松 放开地思考、学习,营造了高效的课堂。 一、运用“期望心理”。给学生以被赏识的希望 运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 学习情感。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 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根据这 一规律,教师在迎接每一届新同学时应真诚地期望 大家能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孩子们都有一种表现 的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或承认,或自己能 引起他人重视。教师的期望不但给了每一位学生自 信,还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 期望往往能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 师。真诚的期望会转变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 使教师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找到每一位同学身 上的闪光点。一位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希望,也就 等于给了学生希望,充满希望的师生会因和谐而形 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合作,激起学习热情, 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 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赏” 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学得快、学得慢之别。 教师的水平,就看你能不能分得出哪些学生学得快, 哪些学生学得慢,哪些学生有特长,然后有针对性 地进行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 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 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 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 有明显提高。布卢姆认为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 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境和 假设。这些都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并且要对教学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对待不 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套用一下就是“因材 施赏”。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自我价值的实 现,主要是通过获得好的成绩或同学、教师的认可 来实现的。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某门课成绩 一般,兴趣不太大,但因偶然的机会,他在测验或 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教师的表扬, 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 地去学习。 《中国教育报》曾刊出戴嵩松回忆30 多年前受到“一次意外表扬”引发了她一生对自然 科学的偏爱的感受:上五年级时,她生病住了20 多天的医院,病愈回校上课的第一天,恰巧碰上自 然课小测验,由于她一节课也没有上过,自然考不 好,只得了5O分,晨读课上新来的班主任讲评: “戴嵩松同学是在一节课也没有上的情况下参加考 试的,居然能答对一半,这非常不简单,我提出来 给予表扬。”同学们也给予热烈的掌声。也就是 这次意外的表扬,使她以后对自然科学格外偏 爱。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 给予肯定。 1.运用期望动机理论,放低起点 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 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 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 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所以,要运用成功的理论 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 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次,评价要注意灵 学习心理学提出了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 成功的概率X对成功价值的评估。这个公式的意思 是: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 活运用。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教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的问 对获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与他对成功价值大小 的评估的乘积。其中有一项大,就会影响到学生动 机强;如果其中有一项小,也会影响到动机弱;如 果其中有一项为零,就是没有学好的可能性,或认 为学了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学生动机可能是零。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学 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 位学生都渴望在人前得到表扬,要多给学生戴高帽。 运用学习成就动机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 达到的目标人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人手, 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目标 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 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提问分层 布卢姆通过教育实验确认: “只要给学生提供 足够的时间和适应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学好 的,其他学生也能够学好;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在 速度,不在智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分层实施, 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 做学习的主导。为此,教师每节课不仅要设计一些 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 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针对性、层次 性协调起来,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课 堂效率。 3.评价分层 首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结环节,往往是安排 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不主张这样做,他 把教学评价引入到教学过程,提高了形成性的评 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 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水平的学生应以鼓励为 主,并可稍微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而对中上水平的学生要求则稍高。例如,在课堂 上让学生英语对话时,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敢说 就可以以“OK”加上手势去欣赏他、表扬他,并 给予肯定;但中上水平的学生如果说错一个单词 也要进行纠正,并指出读音、语法要准确。这样 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回 答问题时,只要学困生能开口,就应该立即喜洋 洋地竖起大拇指说“Well done!Thank you very much”;当胆小的同学发言时,应说“Take it easy” “If you are wrong,it doesn’t matter”等鼓励的话语, 这样一定会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学 习活动在亲切、和谐、心平气和的氛围中进行, 使师生双方都体会到这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 双方感情的不断融洽,从而知识得以升华。 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 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 的核心。美国一位小学教师的评语有足够的理由让 我们赞赏。这位美国教师问学生: “5+4=?”当一个 小男孩子响亮地回答“8”时,那位教师真诚的赞赏 语震撼我们: “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 吗?”“很好”赞扬了这个学生的大胆; “很接近” 鼓励了这个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 “谁还 有不同意见吗”给这个小男孩的结论和正确的结论 以平等的评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成功的 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 激发各式各样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苗园中学,广西玉林.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