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
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
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 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
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一 表意字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 表意字分类及举例
1.抽象字 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 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 2.象物字
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 象物字的变例 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 B 复杂象物字;连带
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 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
些;后起的有“闩”、“伞”等
3.指示字
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本、末、刃、亦
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又、矢
特点:数量少;出现早;
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
5.会意字 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
意符 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
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 义符靠字义表义;如
“歪”中的“不”和“正” 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
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
A.图形式会意字 ──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 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
系的会意字
──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
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用
──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 ──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
──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配合表意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见、
监、欠、饮、企后起的有鸣、吠、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
◎ 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字;如珏、林、磊、淼 其中有的也同时利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
◎ 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
──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册;楞=木四方 说文里还举
出个别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
F.其它 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笔 6.变体字
A、增减笔画 丬取的是木得一半
B、改变方向 丬反写片字
九、假借
一、定义 :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
二、本字与假借 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
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般称后造的本字为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后起本字..如云谓个词的本字..
的“谓”本来借“胃”母字:把分化子所从出字表示;后来才加的字称为母字;而不称“言”旁造出本字本字..
“谓”.. 有些后1、无本字的假借 起本字造出来之后;有的词始终只用假使用的人不多;很早借字表示;这是无本就成了死字或僻字的交接..如古汉字..
语虚词“其、之”以3、本有本字的假借 及“犹
123
豫”就是始终用假1这种假借字;有一些借字的..音译外来到后来完全或基本上词有很多是始终用取代了本字..说假借假借字记录的..如字取代本字;是指假借沙发、尼龙、苏维字在它所表示的意义埃等..
的范围里取代作为它
2、本字后造的假借 的本字的那个字..取有的词本来用假借代的也许是它的全部字表示;但是后来又职务;也许取代的是部为它早了本字..一
分职务..如“草”取代
“艹”;“草”字从“艹”早声;本义是“草斗”;即栎树的果实;草斗的“草”后来变作皂.. 2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在跟本字并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使用了.. 3还有些本有本字的
假借字;不但早已不再使用;而且在古书里也是偶
然出现的.. 有少数本有本字的假
借字;后来又为它们早了后起本字..如借为“ ”的“厌”;后来又为它造了后起本字
“餍”..
通假:狭义的通假指假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所以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显形..
三、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 1古书里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性质问现在的同音别字并无区别..有些有分散文字
职务的作用..有
些假借字是由本字的分化字充当的..有时使用是为了简化字形..
例如以“只”代“只”.. 2为了使字形不易相混;有意假借笔画较多的字爱代替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3还有些特殊原因..有时因避讳而用假借字..有时为了求典雅而用假借字..
一、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答: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和效率..这是其利..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大致表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1偏旁部首的变化:在隶变的时候;为了取得方块汉字外形的结构平衡;常常作出某些变
化;如“水”这个部首;单独写成“水”;在某些字中则写成“氵”;如:江河湖海汪洋;而在有的地方则写在汉字的下方;如:泰浆荥汞泉銾淼..
2形体的合并与分化:隶变中;对汉字的构形作了全面的调整;最主要的是有的在篆书中原本不同的形体;在隶书中写得完全相同;有的本为相同的形体;而到了隶书中又采取了不同的写法..如:“服、脍、朔”三个字今天看起来都有一个“月”;但实际上“服”字从舟;“脍”字从从肉;“朔”字才从月..
3形体的简省或讹变:
为了外形的平衡或便于书写;隶变中往往采用省略的办法;一些字的形体省略了一部分;一些字则发生了讹变..如:“雷”字和“累”字都是畾声;隶变中声符都省略成了田..又如: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
总而言之;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形体演变中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变化..经过隶变;汉字经历了可称为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汉字学上;一般把隶变看作分水岭;把隶变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把隶变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隶变使汉字由繁杂变得相对简单;
又书写不便变为书写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汉字由形象到符号的最后转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使汉字的边贸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
隶书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革..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看到隶书破话了一部分汉字的结果;就认为由篆变隶是一件坏事;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二、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1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大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的小篆..今文字阶段的汉字从两汉时期至今.. 2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以及小篆..
3今文字阶段又称隶
楷阶段的汉字;包括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4在整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隶变;即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隶变以前的古文字象形程度高;笔画繁复;随体颉诎;隶变以后的汉字改变了古文字的写法;通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偏旁混同等方式;使汉字演变为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体系..
5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主要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三、六书中的假借和
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1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表示另一个词..
2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六书中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不得已的借用..而古音通假则是有本字不用;而借用另一个音近音同的字.. ②假借是长期、稳定的借用;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而通假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借用.. 名词解释:
1六国文字: 战国时代除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齐楚燕韩赵
魏;分晋、楚、齐、燕、四系.. 八分:汉代成熟的隶书;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成为汉隶;也称八分..
2六书说:汉代学者许慎创造的汉字基本构造理论;把汉字分成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三书说: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立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
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
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4异体字:除了分化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和母字;为同一个音义造的不同的字形;除了一开始就有分化作用的变体;以及通过书写变异;由一个字形衍生的不同形体..
5同形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形体相同的字..包括由于分头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
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
字..
6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 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 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7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
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钨、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9草书:广义的草书指写得潦草的字; 狭义的草书指汉代形成的一种特定字体的名称..又名“藁书”;由“草
稿”得名..草书是在隶书的草率写法基础上形成的.. 汉代的草书为章草.. 东晋时兴起的新体草书为今草..
10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
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11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 、“祖丁”写作 、“四
祖丁”写作
12以形会意字: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休;”和“制杲”字.. 13借体变体字: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
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 “甩”、 “乒”、 “丛”、 “幻”和“忡”等.. 14合音字: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
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15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6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
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17右文说: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即同源词的形声字;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是研究这组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上述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18同义换读: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这两个词
的音可以截然不同..现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同义换读..
20多义字:在汉字里;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职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字表示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现象很常见;我们把具有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字;都叫多义字..
21跟假借字相对的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22通用字:文字学上所说的“通用”;指不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
国文字、秦系文字.. 古隶..进入隶楷阶段同的字在某种或某些用法上可以相替代的现象..可以通用的字就是通用字..
23省声省形: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声、省形.. 简答题
一、叙述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答: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
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
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
二、举出三例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P213 例:铊shé表示一种矛.. 铊tuó是秤砣的“砣”的异体.. 铊tā是现代化学家造的字;
用作一种金属元素的名称..
棹zhào“櫂” 的异体作“棹”..棹zhuō是古代一种树的名称也作“棹” 棹zhuō也作桌椅的“桌” ;红gōng“工”的分化字;音与工同;声旁“工”有义;如女红.. 红hóng从糸;工声..是红绿的“红”字..
三、假借可以分成那几类各举二例说明..P181
1无本字的假借.. 例:语气词“耳”假借耳朵的“耳”字;没有本字..
疑问代词“奚”假借本
来当一种奴隶讲的“奚”字;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 例:师——狮;为了表示狮子的狮加注犬旁 仓庚——鸧鹒;为了表示仓庚鸟;加注鸟旁 3本有本字的假借.. 例:艹——草;借“草”为“艹” 册——策;借“策”为“册” 四、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例:奚鸟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 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
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
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
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
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 ..例: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
字..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例:“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例:“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
起字..
4改换形声字偏旁.. 例: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被”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倚子——椅子 四、谈谈汉字为何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答:汉字的意符和记号都不表示语音;前者只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联系;后者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和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可以看作语
素字..那些记录具有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假借字也明显的表示出语素的音节结构的性质..汉字即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五、谈谈文字分化的四
类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异体字分工邪与耶;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化字母与毋;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禽与擒;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苏与苏
六、秦简所代表的隶书只是一种尚未完全成
熟的隶书;这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字的写法仍然接近正规篆文;其次;有些字虽然已经有了跟成熟的隶书相同或相似的写法;但同时仍然使用接近正规篆文的写法..
七、谈谈从结构上看;汉字主要发生了哪三
项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