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 颖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9期
摘要:21世纪是交流与合作的时代,英语口语教学应以培养具有真正交际能力的实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针对如何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交际能力 培养交际能力的途径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形成了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新局面,国际交往空前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1英语口语教学的分析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所代表的“口语交际能力”毫无疑问应居于首位,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由此可见,重视口语教学是当前世界各种语言教学的共同趋势。 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有着学生羞于开口、练习机会少和示范性对话模式易对学生形成束缚等诸多问题。实际上,口语课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把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成交际能力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是目的,口语是手段。而能否成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知识的量的强度。因此,情景对话式的口语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语言交际能力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投入,低产出的浅层次口语教学模式应被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所代替。
2 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4点:1.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2.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3.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4.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使母语为英语的人普遍接受。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因此口语教学只有围绕这几方面内容进行,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3 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3.1 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口语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的口语课重说轻听,这实际是对口语教学的误解。英语口语训练包括听和说两个过程,即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3.2 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英语语言只是载体,它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服务的。而语言内容的组织以及语言表达的清晰达意则是思维能力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语言组织方式,从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英语思维能力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方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是地道的,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把学习和理解的内容储存在记忆里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3 采用分级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学。
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或对话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惯用语,对弥补语言积累不足或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
第二级为中级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公共道德、人际关系、生活经历、学习方法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 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多样的训练模式。 第三级为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强烈愿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造性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3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也就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4 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意识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时,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误会甚至交流障碍。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
参考文献:
[1]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8期.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 年第1期.
[3]吴祯福等.《英语口语教程:英语中级口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6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4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