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来源:刀刀网
【文章编号】1006—3862(2011)06—0007—06 jl堍爹l糖 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王 磊 马赤字 胡继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i.城市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2.学术信息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务件和新问题的出现,城镇化与大都市区化并存,地方与上级的利益博弈催生了中 国城市战略规划,以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为先河,我国战略规划编制拉开了序幕。到目前为止。国内战略规划经历 了两个发展阶段,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等法定规划从最开始的双方对立,前者突破后者转变为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关系,产 生了重要的变化。文章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战略规划编制在规划地位以及编制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对战略规划所产生的变化 与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我国的战略规划发展进行思考,认为战略规划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内容咨询化倾向,制 度法定化倾向,与制定紧密结合,公共属性加强。 【关键词】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回顾总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00年,广州首开先河,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战 略规划。之后一段时间内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战略 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和纲领性等四个特点。所 谓全局性是指战略规划一般是以全局为对象,根据 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长远性是指要关注长 远,虽然战略规划的制定要以城市外部环境和内部 条件的当前情况为出发点,并对当前的行动有指 导、作用,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是 长远发展的起步;抗争性是指战略规划是关于城市 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近年来 国内的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仍在继续,相对于国内 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第一次高峰期而言,出现了 一些新的变化。 在激烈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同 时也是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 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纲领性是指战略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变化:城镇化进程仍在加 速;部分地区大都市区化明显;经济产业的发展、城 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战略规划实践中出 现的问题:战略规划实施难度大,实施可能性小;缺 乏法律效力;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甚至在学术上 规划规定的是城市总体的、长远的目标,发展方向 和重点,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 大措施和基本步骤,通常都是原则性的,具有行动 纲领的意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中国战略规划作为一种新生的非法定规划,能 对战略规划的角色仍有一些争论(罗震东等, 2002)。 在战略规划研究热潮之后,对近年来的国内战 略规划实践的研究,缺乏在新形势下对战略规划实 践的总结与思考。本文针对目前的情况,对两次战 略规划热潮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比较,思考战略规划 的发展变化趋势。 迅速为城市发展主体所接受并重视,并发挥较为重 要的作用,这种情形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有其政 治经济以及时代特点的诉求。通过观察和分析,可 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动因。 1.1 城市发展中出现新条件与新问题 城市的发展通常是连续、平缓的,但是在中国 l 中国战略规划产生发展的背景 战略规划是城市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为了应对 快速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了求得长期生存和 现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政体机制的作用下,往 往会突发式地产生一些新情况,从而对城市发展产 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此外一些城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基础设 7 发展而进行的全局性、总体性谋划。战略规划具有 城市发展研究18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1 王 磊等: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戈IJ取向 施建设等原因,迫切需要对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 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加以研究、论证和 确定,特别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管制需要尽快出台 明确的规划控制。而在这种背景下总体规划 由于其自身程序上的特点,缺乏对这种情况灵活及 时地应对,从而失去自身的效用。战略规划与研究 具有灵活、针对性强、弹性大、注重策略的特点,能 够快速而具有针对性地为城市发展主体提供应对 新条件、新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2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镇化与大都市 区化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快速发展。随着城镇 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模式呈现多元化,区域内的 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 图2珠三角城镇群空间结构规划图 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部分发展比较 快 的区域已经形成或具备都市区化的条件。例如 东部的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 等重点地区,以及中西部的成渝地区、关中地区、长 株潭地区等都完全具备建设大都市区的条件,而且 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形成都市连绵区和都市圈, 都市区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城乡地域,并相互产生一 定的交叉,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是大势 所趋。 在这种背景下,以前相对静态的城镇化战略无 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强调 表象的城镇等级体系的建设与城镇之间虚拟的互 补性,突出城市对乡村的集聚和乡村向城市的集 中,是一种适应于高度计划经济的、以行政力量为 图3 环杭州湾城镇群布局规划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 划》,200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城市总体发展战 略》,200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杭州市城市 发展概念规划》,200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 主导的“尽地利”的战略。另外,我国城镇体系规划 《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7 基本按照一级行政区来组织,无形之中还形成了 “行政力所及必为城镇辐射力所及,行政力所不及 必为城镇辐射力所不及”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实际 是混淆了城市辐射力与行政影响力的关系,过分夸 大了城市行政指令的作用,忽视了市场的主导作 用。这样的战略自然无法适应市场化为主导的城 市发展阶段,使得规划成果偏离实际,无法实施。 1.3 地方与上级的博弈 上级的控制和地方的诉求之间的矛 盾,在现有的法定规划体系下尚没有较好的解决办 法。上级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地方的行 图1长三角两大都市圈 8 为发挥影响力、约束力,使其宏观拥有实际的 城市发展研究18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1 王 磊等: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作用力,而地方则需要在不违背现行法律体系 的前提下,寻求有效手段,既满足上级对城市 发展指导性的需求,又能够向上级表述其对发 展的诉求。 在双方的作用下,制定作为非法定规划的战略 抽 化,这反映了战略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 变化。 2.1 第一轮战略规划编制热潮期——突破 2000年,我国的战略规划进入了第一轮的编制 热潮期。在当时的背景下,第一轮战略规划热潮出 现的原因,总体而言是出于城市发展的要求,为了 摆脱法定规划,尤其是总体规划。在经济 快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刺激下,城市往往呈现迅 猛的跳跃式发展。在这种快速发展背景下,现有的 规划与研究便成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一 方面上级无需担心非法定规划的战略规划研 究挑战其对地方发展的宏观力;另一方面,地 方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 获得具有实时性的发展策略与建议,并采用这样的 方式,向上级阐述地方对地方发展的思 路,以获取上级的支持。 总体规划使其无法及时地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甚 至了城市的发展。 总体规划的冗长周期了城市应对新 变化、新情况的能力。一方面城市将无法得到 2发展演变的阶段与重要变化 从2000年广州市组织“广州市城市 城市规划对其发展的建议和许可,可能会错失发展 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总体规划花费了大量时间 通过编制、审批,却发现城市的发展状况已经发生 了极大的变化。总体规划编制所意图针对解决的 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面临着花费大量精 力编制的总体规划却缺乏指导意义的尴尬局面。 同时缺乏弹性的规范和标准是造成规划失效的重 要原因之一。 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及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 体战略规划”开始,战略规划研究在城市规划界全 面展开。从2000年到现在,战略规划与研究经过十 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并先后出 现了两轮编制热潮。在这两次编制热潮中,战略规 划研究的背景、目的、编制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 表1 第一轮战略规划编制热潮中的广州、南京、杭州城市战略规划 资料来源:王微波、陈怡平,《中外城市战略规划编制比较》,2003 2.2 新形势下战略规划热潮再次出现——协调 支撑 抗的手段,而是越来越成为了协调总体规划编制、 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更广阔思路的手段。战略规 近几年,继第一轮战略规划的编制之后,很多 城市开始了新一次的战略规划研究。在这一次出 现热潮背后,却有着与第一次热潮所不同的动力机 制。新一轮战略规划研究无论从地位上还是作用 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划的意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编制与制定很大程 度是为下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事先的研究成果 和规划思路。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是 战略规划为总体规划提供支持,两者相互协调的促 进型关系。在这样的宗旨下,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 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基本上被避免,并且,总体规划 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得到战略规划研究的支持。 9 在新一轮战略规划编制热潮中,战略规划最大 的改变就是它不再作为一种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对 城市发展研究18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1 鼍婚 胬 王 磊等: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更替,为了阐述其新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作为非法 定规划的战略规划,往往就被轻易地否定,成为第 一例如在新一轮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的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成 果中形成了“目标定位、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空间 发展、实施保障”等方面的共识,以这些结论指导 “三规”编制。以战略规划为统领,探索城市总体规 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三规合 一个牺牲品。这样就产生了战略规划虽然灵活,但 却很少的状况。 是却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力,能够得到连贯实施的 3.1.2 战略规划的制度化面临着矛盾 ”的新模式。 战略规划的制度化、法定化是其必然的趋势, 但要使战略规划以何种形式制度化却是十分棘手 的问题。战略规划以其快速、灵活、开放和针对性 以战略规划统筹“三规”,发挥战略规划在引导 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纲领性作用,使战略规划成为 以资源环境为核心的“统筹规划”,实现规划从“分 部门协调”到“全市统筹”的转变,理顺空间规划管 理,制定相关规划指引,形成综合性空间统筹 规划,并转化为公共,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而为人们所接受,理思路、提观点、约束条件较少成 为了战略规划广泛开展的重要内在原因。 这就意味着,一旦战略规划转变为现行的法定 体系下的组成部分时,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搬现有体 制对其进行法定化的编制、审批,那么战略规划将 失去其特色。战略规划自身现有的特点对于编制 制度化和审批制度化似乎是相互矛盾而存在的,这 对战略规划的法定化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现有法定 规划的要求。 3.2 规划编制体系中的缺陷 3.2.1规划地位的争论与模糊 战略规划在我国目前规划体系中受到争论与 质疑最多,分歧最大。当前我国战略规划理论研究 图4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 中战略规划与三规关系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城市 与实践,拥有很大灵活性,但这就意味着这一工作 本身不仅未能形成相对统一的形式,甚至在性质、 对象、范围、方法等方面也未能形成共识。这类规 划工作不仅新的类型并未出现,甚至连名称也各有 不同,“发展概念规划”、“发展战略研究”、“发展战 略规划”在不同城市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称谓上的 不同,也反映出了对这类规划在本质上的不同理解。 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 3 中国战略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尴尬而矛盾的地位 关于战略规划编制的观点也并不统一,基本可 分为两类:一是主张将总体规划内容改为战略性规 划,形成总体规划即战略规划的逻辑;一是主张从 3.1.1 法律制度保证的缺乏导致战略规划缺乏有 效控制力 总体规划中分离出部分内容,建立的战略规划 层次,形成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的逻辑关系,或 者认为战略规划既是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城 市所在区域的区域规划,可以形成区域规划(战略 规划)——城市规划的一致关系。在现行法律—— 行政体系内,战略规划、概念规划不具有实施型法 定规划的作用。这类活动是总体规划前期的基础 性、战略性研究工作,之所以近年来形成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规划,仅仅是 一种研究表述手段。由于战略规划的法律保证缺 乏,就导致了战略规划制定容易,实施困难或者无 法实施,容易被随意改动的情况。城市对制定 战略规划的热情固然很高,但是对战略规划实施的 态度却经常出现“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情况。在 战略规划的编制内容与城市当政者的胃口一致时, 战略规划往往受到吹捧,然而一旦城市当政者对其 “风起云涌”的局面,是规划研究工作的回归,是对 想法失去了兴趣与新鲜感,或者当城市进行了 10 1980年代以后总体规划编制中重法定内容,轻宏观 城市发展研究18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1 王 磊等: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l 城多懒嘲 战略研究的一种补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往往掌握着规划编制的主动权。 2006)。 因此,以什么方式为城市出主意,一直是 3.2.2科学研究与规划观点表述的平衡 规划师关心与纠结的问题。目前作为非法定规划 在城市规划领域,众多的学者曾经试图对规划 的战略规划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的任务与规划师的角色作出明确的定义。但如果 并且其作为城市的咨询角色很可能将长期保 没有在“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方面做出明确的 持下去,并不断巩固其地位。咨询化的战略规划暂 概念区分,单从这些定义的字面去理解,往往也脱 时并不具备法律执行力,因此城市与规划师都 离了规划任务与规划师角色的双重属性,并将由此 能较为无所束缚地畅所欲言。尽管有时研究内容 使规划研究缺乏相对严格的学术规范。在战略规 对城市发展中的矛盾揭示得十分尖锐,但大多数领 划研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导都乐于接受这种“一针见血”式的批评。同时,由 战略规划若是作为“实证表述”,它就将是一门 于战略规划的目标是综合的、战略性的,更符合城 社会科学,其任务是解释城镇化社会的空间现象, 市领导的决策特点。 并尽可能地预测空间趋势。在此,规划师的角色是 4.2 战略规划研究制度上法定化倾向 在扮演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战略规划若是作为 战略规划由于其特殊的规划地位和作用,传统 “规范表述”,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其任务等同于某 的法定规划方式对其并不十分合适。 种价值理想,根据经验研究与趋势判断,提出各种 4.2.1 战略规划的宏观性——法定层层审批 空间方案的可能性以及若干可用对策,以改造城镇 无法约束 化的空间现象。在此,规划师的角色是扮演一个政 战略规划的编制由于其宏观性,往往跨越了区 策建议者或参与城市空间决策的决策者。 域的几个城市,几个都市圈,甚至几个省份。这样 4对战略规划发展的思考 的情况下,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批无法约束其规划的 制定。传统的上级行政机关审批,对战略规划 我们正处于转型期,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市场 的制定失效。即使强行施行审批权,由于行政区划 正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包括土地也应 的不同而导致行政约束力无法覆盖规划的全部 该由市场起基础性配置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规划 内容。 究竟起什么作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来,完全 4.2.2战略规划的灵活性——法定规划内容 按照规划确定的模式去实施的规划非常少,偶尔有 无法约束 时候按照规划做了,恰恰是因为符合了发展的规 战略规划的内容没有定式,规划师为了表述 律。所以规划的目的不一定在于具体的安排,不在 自身的观点畅所欲言。它不同于总体规划和详细 于土地落实到很具体的项目。这是我们现在需要 规划那样,需要实际的、直接的指导城市发展与建 转变思路的方面,更多的应该研究发展条件,研究 设。因此也无需同他们一样,在内容编制上由法 各种可能性,研究各种因素,把所有的资源、条 律规定其内容。相反的,若是规定了战略规划的 件、门槛等加以整合,朝着相对理想的模式,有一个 制定规范,战略规划也将趋于僵化,而丧失原有的 大的方向,有一个愿景,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 灵活性。 优化处理,避免失误,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应该着力 4.2.3 战略规划的咨询性——法定规划 去做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所面对的新情况 4.1 战略研究内容上咨询化倾向 如前文所述,战略规划为城市提供的是 在我国当前的下,法定规划往往扮演着一 一种上的咨询,并且开始为总体规划的编制 种行动纲领的角色,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 提供指导和建议。这与现有的法定规划不 义,但同时也使城市规划现阶段处于一个相对的垄 同,它有别于规划与上位规划的关系,并不存在 断地位。在这样的相对垄断制度以及目前的行政 一方成为另一方的法定依据、不得违背的关系。 下,城市与规划编制单位之间主观发展诉 那么,战略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与其他规划的 求与客观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而城市 关系,在法定化过程中,必然需要采用不同于以 城市发展研究l8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l 域警麓 前的处理方法。 4.3 与战略规划的相互影响加深 王 磊等:战略规划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不同发展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取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 战略规划着眼于城市或者区域在一个长久 阶段内发展的整体方向以及可以指导当前行动 [2]王微波、陈怡平.中外城市战略规划编制比较.浙江大学学报 (理工版),2003(03). 的整体框架。其实质是对城市或区域发展提供 与策略的研究,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城市社会 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并制 定城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系 [3]罗震东,等.1980年代以来我国战略规划研究的总体进展.城 市规划汇刊,2002(03). [4]盛鸣、顾朝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思考.城 市规划,2005(02).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00. 统、生态环境等策略。对城市发展的、策略 的重视,增加了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并通过对 城市的建议来影响和指导城市总体规 划的编制。 而另一方面,国家、地区已出台的往往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城市总体发展战略,2001. [7]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 划,2001. [8]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 略研究,2007. 会在战略规划中作为宏观背景加以考虑,并得到 [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 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 表现。如江苏省的沿江开发导向,就对南京 等城市战略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作为战 略规划约束条件来考虑,对城市经济、空间, 导向等产生影响。城乡统筹以及新农村建设等 宏观出台,也对战略规划的研究起到了一定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 [10]霍兵.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的复兴和创新.城市规划,2007(08). 作者简介:王磊(1979一),男,辽宁营口,硕士,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的导向,将广大的农村腹地的发展也纳入到了战 略规划的制定当中,并作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部 分。△ 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11一O3—31 The Review and Study of Strategic Planning WANG Lei,MA Chiyu,HU Jiyuan 【Abstract】Chinese strategic planning was born in China’s planning system and development context.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Guangzhou,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started,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itself.So far,the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of development,and has an important chang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nge and existing problem on strategic planning,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West,and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rategic planning,including the conten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advice,legal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of New trend. 【Keywords】Strategic Planning;Comprehensive Planning;Review;Development of New Trend 城市发展研究l8卷2011年6期Urban Studies Vo1.18 No.6 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