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理学诊断法 即基本检查法,就是兽医人员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病
畜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等。
2.捏粉状 也称面团状,特征是稍柔软,手指按压如同压于生面团上,留有指痕,
手指挪开后指痕缓慢平复,多无热无痛,见于体表的水肿(浮肿)。
3.坚实感 特征是有坚实致密感,硬度如肝,是组织间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
的结果,见于炎性肿胀。
4.冲击式触诊 冲击式触诊是用并拢的手指或拳头抵住被检部位,作连续数次短
而急促的冲击,常用于确定腹腔是否积液,若有液体,强力冲击时,可引起震动
发出拍水音。
5.问诊 问诊就是以询问的方式,听取家畜所有者或饲养、管理人员关于病畜发
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平时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或
利用情况等。
6.清音 清音也叫满音,是叩诊音的一种,其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强、清脆。
如叩打正常家畜肺区中部所发出的声音, 表明肺组织弹性、 含气量、 致密度正常。
名词解释;
1.发绀 机体缺氧,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值增多,皮肤、粘膜呈蓝紫色,
称为发绀。见于严重呼吸器官疾病、心力衰弱及某些中毒(如亚盐)等。
2.黄染 即黄疸,皮肤呈现黄色,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多,在皮肤或粘膜
下沉着的结果。见于各类肝病、胆管阻塞、溶血性疾病等。
3.浮肿 浮肿即皮下组织水肿,是由于机体水盐代谢障碍,在皮下组织的细胞
及组织间隙内液体潴留过多所致。
4.饲料疹 某些动物喂饲过量含有感光物质的饲料, 照晒日光后, 发生皮肤充血、
潮红、水泡及灼热、痛感,白色皮肤的猪容易发生,颈部、背部明显,避光后症
状可减轻。因饲料中感光物质引起,因而称饲料疹。
5.稽留热 稽留热以高热持续数天,且每日昼夜温差很小(在1.0℃以内)为其
特点。可见于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6.弛张热 弛张热是机体发热,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动(可变动于1.0
一2.0℃或以上)而不降至常温。可见于许多化脓性疾病及败血症,小叶性肺炎
以及非典型经过的某些传染病(如腺疫等)。
7.回归热 两次发热之间间隔以较长的无热期者称为回归热。 如见于亚急性或慢
性马传染性贫血等。
8.共济失调 表现运动不协调,呈酒醉样,走路摇摆,或肢蹄高抬后用力着地,
如涉水样,称为共济失调。见于脑脊髓炎,或小脑受损伤等。
名词解释:
1.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叫过早搏动(早搏)、期外收缩,是由窦房结以外的异
位兴奋灶发出的过早兴奋而引起比正常心搏动提前出现的搏动。 期前收缩后有一
个比平常延长的间歇期,称代偿间歇期。
2.奔马律 在第二心音与下个第一心音之间出现一个较响亮的附加心音, 与第一、
二心音共同组成三音律,其韵律好像远处传来的奔马蹄声,故称为“奔马律”。
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塞等,提示预后不良。
3.心音 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其一个心音分成两次音响出现, 称为心音。
可分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4.心杂音 即心脏杂音,是伴随心脏活动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对
心脏瓣膜疾病和心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颈静脉阳性搏动 观察颈沟处颈静脉,如于心室收缩期出现搏动,即与心搏动
及动脉脉搏同时出现,以手指于颈中部的静脉处加压后, 其近心端的波动仍存在,
为颈静脉阳性搏动,是三尖瓣闭锁不全的特征。
6.血沉 即红细胞沉降速率,是指抗凝血在一定内径玻管内,一定时间红细胞下
沉的速度。常规测定方法为魏氏法。
7.心动过速 心搏频率增加即心率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心动过速。
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费力,辅助呼
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类型、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罗音 是肺部听诊时出现的一种异常呼吸音,为伴随呼吸而出现的附加音响,
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征象。按其性质可分为干罗音和湿罗音。
3.陈-施二氏呼吸 又称潮式呼吸,为典型的病理性呼吸节律,其特征为呼吸逐
渐加强、加深、加快,当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而后呼吸中
断,约经数秒乃至15一30秒钟的短暂间歇后,又重复出现。
4.水平浊音 当胸腔内积有大量液体时,液体沉积于下部,叩诊呈浊音。由于液
体上界呈水平面,故浊音的上界呈水平线为其特征,称为水平浊音,见于渗出性
胸膜炎、胸水和血胸。浊音区的水平面可随病畜的体位改变而变动。
5.桶状胸 胸廓形状的一种病理变化,胸廓向两侧扩大,左右横径显著增加,呈
圆桶形,肋骨的倾斜度减小,肋间隙变宽,常见于严重的肺气肿。
6.毕欧特氏呼吸 数次连续的、深度大致相等的深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提
示呼吸中枢的敏感性极度降低。
一 名词解释:
1.食欲减退:指动物食意淡薄,采食量减少,采食速度缓慢,咀嚼无力或细口咀
嚼。是消化机能障碍的重要标志。
2.食欲废绝:指动物对饲料完全没有欲望,不采食。是消化机能严重障碍或病情
严重的表现。
3.异嗜:是一种食欲扰乱现象,动物喜食正常饲料以外的物质或异物,主要见于
某些营养成分缺乏。
4.呕吐:呕吐是指胃内容物不由自主地经口或鼻中反排出来的现象。
5.舌苔:舌苔是指舌的背面覆盖的一层脱落不完全的上皮细胞沉淀物。
6.便秘:动物排粪费力,只排出少量粘状或片状的干固粪便,有时仅排粘液,可
见于热性病、慢性胃肠卡他或胃肠弛缓性疾病。
7.腹泻:表现为频频排粪,粪便呈稀粥样、甚至水样,是各类肠炎的特征。
8.排粪失禁:表现为动物不采取固有的排粪动作而不由自主地排出粪便。可见于
顽固性腹泻的后期,脊髓损伤及脑病后期。
9.里急后重:指屡呈排粪动作并强力努责,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可见于直肠
炎、顽固性腹泻后期。
10.潜血:被检样品中含有肉眼不能看见的微量血液,称为潜血。
11.流涎:流涎是指口腔中有多量的唾液或分泌物流出口外。可见于口炎、吞咽
障碍以及某些传染病、中毒病。
一.名词解释:
1.频尿:频尿指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多,昼夜总量变化不大。多见于膀
胱炎、尿道炎等。
2.多尿:指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量亦较多,排尿总量增加。多见于慢性肾炎、
肾病、糖尿病及渗出液的吸收过程等。
3.少尿:指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量亦减少,排尿总量减少。多见于脱水性疾病及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无尿:指肾脏停止泌尿,膀胱空虚,排尿停止。多因肾功能衰竭所致。
5.尿潴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亦称为假性无尿。主要见于尿道完全
阻塞,膀胱麻痹。尿道完全阻塞引起的尿潴留,动物常有排尿动作。
6.尿淋漓:指排尿不通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可见于膀胱炎、尿道炎
或尿道不完全阻塞等。
7.排尿失禁: 指动物未采取一定的准备动作和排尿姿势, 而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
可见于脊髓疾患、膀胱括约肌麻痹等。
8.尿沉渣:尿沉渣指尿液离心后的沉淀物,可分为有机沉渣和无机沉渣。
9.尿管型:管型是指由细胞及蛋白质成分在肾小管内凝固而形成的管状物。尿中
出现管型乃是肾炎的特征。
名词解释:
1.强迫运动: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
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性的、有规律的运动。
2.痉挛:痉挛是指肌肉的不随意地急剧收缩。
3.麻痹:也就是瘫痪,是指肌肉的随意运动机能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
1.示病症状:某些疾病表现其特有的而且其他疾病所不出现的症状,根据这一症
状就可确定疾病,这种特殊现象称为示病症状。
2.主要症状:主要症状指对建立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的症状。如肺区罗音是支气
管及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
3.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互相联系而又同时或相继出现,这些症状的联合称为综
合症候群或综合征。
4.预后佳良:某些良性疾病,病情简单、轻微,病畜个体情况良好,不仅可治愈,
而且不影响其今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这种转归称为预后佳良。
5.预后不良:某些疾病,由于性质和病情严重并受目前医学水平尚无可靠的
治疗方法;某些疾病虽不致很快死亡,但可严重影响生产能力;某些传染病,虽
不一定全部死亡,但因可成为疫源,故预后均多列为不良。
6.预后可疑:由于资料不全,或疾病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结局尚难推断,只能做
出可疑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