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写出正确的词语。(6分)
(1)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shāng yì( )。
(2)蔺相如看秦王这样wú rǔ( )赵王,生气极了。
(3)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dù jì( )。
(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nà hǎn( )。
(5)诸葛亮说∶“都督wěi tuō( ),当然照办。”
(6)那只大虫想要zhēng zhá( ),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2、把成语补充完整,选择所填的字正确解释打“√”。(6分)
理( )气壮 ①充分合理 ②竖 ③坦率
( )口不提 ①断 ②没有了 ③一定,无论如何
无价( )宝 ①代词“它”②去,往 ③的
攻无不( ) ①重量单位 ②胜 ③能 ④克服
同心( )力 ①共同合作 ②调和,和谐
( )荆请罪 ①欠 ②背 ③具有
3、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物归原主。 ( )
2、每次进攻,没有不达到目的的。 ( )
3、形容力量强大,每战必胜。 ( )
4、真诚地向人认错赔礼。 ( )
4、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5分)
(1)_____________----生死之交
(2)孔明借东风-----_______________
(3)关公赴会——____________
(4)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无(吴)用
5、将下列人物与其特点连起来。(8分)
蔺相如 胆小懦弱
周瑜 嫉才妒能
廉颇 不守信用
诸葛亮 生性多疑
秦王 知错就改
鲁肃 神机妙算
越王 机智勇敢
曹操 诚实守信
6、将下面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6分)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2)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3)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二、阅读。(40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课文《将相和》记叙的是 时候的事,其中“将”是指 , “相”是指 。
(2)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写的《 》 。 (3)《草船借箭》选自我国长篇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写的是 时期 、 、 之间的故事。
(4)《景阳冈》选自古典名著《 》。小说记叙的是 末年在水泊梁山 个好汉的故事。
(5)《猴王出世》选自名著《 》第一回。这部小说主要是以 的经历为线索而写的。
2、课内阅读。(10分)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 问句,第二个是 问句。请将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中。(2分)
(3)用“ ”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2分)
(4)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3、课外阅读。(18分)
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倒了右腿上。 “在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
“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上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的问:“完了吗?”
“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 “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一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一个小站,下去6各上来9个。”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
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儿子一下子懵了。
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付出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的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懵.了( ) 真谛.( )
(2)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2分)
甲处:( ) A.炫耀 B.夸奖 C.标榜
乙处:( ) A.松弛 B.松懈 C.懈怠
(3)在第四自然段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是采用了 描写和 描写,所起的作用是 。(2分)
(4).第十一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3分)
(5).父亲出考题的目的是
父亲的良苦用心表现了 (4分)
(6)本文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2分)
(7)从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3分)
三、习作。(25分)
题目:我为 喝彩
提示:生活中生活中有许多人或物或事值得称赞,如:事业上取得成就的爸爸、精心育人的老师、 勤奋好学的同学、固守边疆的战士、便民利民的建筑(.超市、立交桥)、举行瞩目的奥运会„„把题目补充完整。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