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及其模式定位
来源:刀刀网
第23卷第3期 景德镇高专学报 V01.23 No.3 2008年9月 Journal of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Mege Sep.200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及其模式定位 叶 云① (景德镇高专经法系,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成立。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将突显一些问 题。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使邮政储蓄银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定位 中图分类号:F 6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08)03—0049—02 中国银监会副蔡鄂生在“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 8290亿元仍按4.131%计息。 中披露,筹建中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获得批准,中 第五阶段(2005年7月一至今):2005年7月25日开始 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成为面向普通大众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 进入储蓄银行的成立筹备阶段。2006年12月31日,筹建中 融机构。2007年3月20日,历经9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国 的邮政储蓄银行已获得批准。2007年3月20日,中 第五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成立。 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成立。 一、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邮政储蓄 (一)从数据看现状 一度停办。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邮电部联合下发《关 根据有关年份的中国邮政年报数据显示,从1996年一 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政部门开始恢复办理储蓄业务。 直到现在,我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和市场占有率均呈现递增 20余年来,邮政储蓄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趋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余额已达到13000多亿元,储蓄 第一阶段(1986年一1989年):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邮 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3%以上,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 政部门为人民银行代办储蓄业务,实行资金全额缴存制。邮 行。截止2006年6月底,邮政储蓄已在全国1700多个县市 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人民银行根 实现了通存通兑,全国网点已超过36000个,其中有近6o% 据缴存的平均余额付给手续费。 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已成为 第二阶段(1990年一1998年):邮政部门和人民银行 我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邮政储蓄自主运用形成的资 “缴存”存款的业务关系转变为“转存”存款关系,邮政储蓄 产已超过7000亿元。邮政储蓄提供的基础服务已经深入人 由“代存”转为“白办”,由邮政储蓄和人民银行协商确定转 心,享有“绿色银行”的美誉。 存款利率。 (--)现阶段我国邮政储蓄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1998年—-20o3年):邮电分营、邮政运行 邮政储蓄设立的初衷是利用邮政部门的网点优势,吸收 后,邮政储汇业务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从1998年12月 社会闲散资金转存央行,用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中 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3065亿元,到2003年底,邮政 国人民银行“第二财政”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邮政储蓄与 储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988.1亿元,在各商业银行中排名 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管理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表现在 第6位。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邮政储蓄无法依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 第四阶段(2oo3年—2oo5年6月):邮政储蓄开始实行 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 新老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用的改革。自2003年8月1日 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二是由于国家邮政储汇局并非真正意 起,新增邮政储蓄存款利率按1.89%执行,此前存量转存款 义上的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难以得到灵活拓宽,随着新 ①收稿日期:2007—9—11 作者简介:叶云(1981一),女,江西景德镇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物流。该文为2007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下高职高专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号:JXJG一07-22-5)的成果之一。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正 增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资金运用难的问题突出;三是邮政储 蓄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业与邮政混岗作业、频繁换岗 等问题严重;四是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 财务与邮政混合,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查处。 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一系列弊端凸显:扰乱金融市场秩 序、不少邮政企业挤占挪用邮政储蓄资金、农村有限资金大 量外流、给央行带来沉重的付息压力等。所以,在邮政储蓄 银行成立的初期,我们必须找准发展方向,正确定位才能在 激烈的竞争中有更长远的发展。 三、定位及未来发展模式 监管当局对未来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为:充分依 托和发展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 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 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从这个定位中我们可看出现阶段有关邮政储蓄银行的 两方面信息:一是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的比较优势,最为突 出的就是网点众多,这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如前所述)。 加上农村金融市场自身具备的一些特点:业务量大、竞争激 烈程度较低、业务需求和潜在需求巨大、国家对农村市场在 上略有倾斜等特点,这些都为邮政储蓄在中国农村大地 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 到,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的比较劣势,即作为贷款 市场的新参与者,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邮政储蓄银行在短 时期内不可能摆脱人才和技术条件的约束,加以经验的缺 乏,必将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因此,在价格竞争方面必将 败于其他竞争者。 面对种种现状,邮政储蓄银行应从稳健经营出发,客观 地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优劣势,作出其竞争的战略选择:从为 城乡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和从事低风险的资产业务起步, 通过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扩展新的 业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邮政储蓄机构由于长期独享优惠及单一、无风险的 业务操作模式,使得邮政储蓄成为全国唯一一块没有坏帐的 金融资产。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发展潜力,邮政储蓄银行就更 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运作,组建专业 化经营机构,促进其良性发展。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邮政储蓄银行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 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其中包括借鉴其他银行防范和化解经 营风险方面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业务运作中的风 险点和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并在运行中予 以完善。在一存一贷的过程中,确保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和流 动性是银行对外信誉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保证。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 量要占到50%左右,而一些著名的大银行能占到70%,而我 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例一般只占5%左右,中间业 务的发展很不完善,有着很大的挖掘潜力。邮政储蓄银行可 以依靠自身的先天优势大力开办以开发绿卡功能为重点,同 时开办代理基金、代发工资、代收话费、代售国债等中间业 务,获得大量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银行间的竞争集中在提供产品的 种类和服务水平上,这是由银行业所拥有的产品和经营的同 质性所决定的。所以邮政储蓄银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 稳脚跟,不仅要改变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相 对较差的现状,还应该大力加强对现有人员金融专业知识方 面的培训。同时大力引进在开发金融产品、贷款风险识别和 控制、金融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专业、创新型技术人才。 (五)正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按照监管当局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要求, 笔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初期,应充分利用其独具的 优势,组建商业性的从事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 务的商业性专业银行,随着发展的成熟及规模的扩大,逐步 可以根据其条件的成熟度将其定位为现代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林铁钢.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一访中国银 监会副蔡鄂生[J].中国金融,2007,(4). [2]郭军海赵丽芬.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邮政储蓄银行 的挑战[J].时代经贸,2007,(6). [3]曾刚.破解邮储银行的关键难题[J].现代商业银行,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