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适合幼儿园的成语故事【5篇】

适合幼儿园的成语故事【5篇】

来源:刀刀网
【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下⾯是分享的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5篇】。欢迎阅读参考!

1.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  惊⼸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箭⼿,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双。  有⼀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群鸿雁。  更赢很⾃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扣着弦,砰的⼀声,直⼊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悲⽽哀,因为它离了群。⾝伤⼼碎,突然发出⼸弦的声⾳使它⼼跳加速,极⼒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落地的情况⼀样⾃然⽽平常。”

  后⼈根据上⾯的故事,做成了“惊⼸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2.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没有驴。有个多事的⼈运来了⼀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驴放到⼭脚下。

  ⼀只⽼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的家伙⼀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偷偷观察着,后来⼜悄悄⾛出来,⼩⼼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的底细。

  有⼀天,驴叫了⼀声,驴叫的声⾳很特别,很恐怖。⼤虎⼤吃⼀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了,⾮常恐惧。然⽽,⽼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虎开始⾛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下,或者靠它⼀下,不断冒犯它。驴⾮常恼怒,就⽤蹄⼦去踢⽼虎。

  ⽼虎⼼⾥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虎腾扑过去,⼤吼⼀声,咬断了驴的脖⼦,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看上去躯体⾼⼤,好像很厉害;声⾳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3.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

  有⼀个来⾃楚国的商⼈,他有⼀颗⾮常漂亮的珍珠。为了能把珍珠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为珍珠做⼀个漂亮的盒⼦。  商⼈请来⼿艺⾼超的⽊匠为珍珠做盒⼦。盒⼦的做好后,⽊匠⽤⾹料把它熏得⾹⽓扑⿐。  熏完⾹后,⽊匠⼜对盒⼦进⾏装饰,让这个盒⼦⽴刻变得精美绝伦,与众不同。  商⼈拿过盒⼦,⼩⼼翼翼地将珍珠放进去,抱着盒⼦快步⾛向市场。  商⼈把盒⼦⼀拿出来,市场上的⼈就被盒⼦美丽的外表和⾹⽓吸引了。

  这时,⼈群中的⼀个郑国⼈从商⼈⼿中拿过盒⼦,爱不释⼿地左看右看,终于出⾼价买了下来。  可是,郑国⼈拿着盒⼦没⾛⼏步,突然⼜⾛了回来。商⼈以为郑国⼈后悔了。

  可谁知,郑国⼈拿出盒⼦ ⾥的珍珠递给商⼈,然后拿着盒⼦,⼀边欣赏⼀边⾛了。  商⼈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尴尬极了。没想到,精美的盒⼦在别⼈眼⾥竟然超过了珍珠的价值。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韩⾮⼦》,原意是买来珠宝却只留下漂亮的盒⼦,不要⾥⾯真正价值⾼的珠宝。现在經常⽤来⽐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丢了西⽠捡芝⿇,不值得。4.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  刻⾈求剑

  从前,有个⼈带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声,他的剑落到⽔⾥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他⽤⼩⼑在船上刻了⼀个印记,便悠然⾃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条线,剑是从这⼉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下去找就⾏啦!”  划船的⼈说:“你的剑掉进了⽔⾥,剑⼜不会跟着船⾛,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脱掉⾐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现在船⾛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是“船”,“求”是“寻找”。有的⼈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求剑。5.适合幼⼉园的成语故事  掩⽿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已家去。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偷着慌,⼼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由地抽回双⼿,使劲捂住⾃已的⽿朵。咦,钟声变⼩了,听不见了!⼩偷⾼兴起来,妙极了!把⽿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刻找来两个布团,把⽿朵塞住,⼼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砸起钟来,⼀下⼀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们听到钟声蜂拥⽽⾄把⼩偷捉住了。

  故事出⾃《吕⽒春秋·⾃知》掩⽿盗钟被说成掩⽿盗铃,⽐喻愚蠢⾃欺的掩饰⾏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