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来源:刀刀网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改卷教师: 邢舒绪 学号: 126050274 姓 名: 吴兴平 得 分:

从袁世凯传统文化

中国人有一个定势思维,那就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总喜欢以成败论英雄。中国文化是一种缺乏西方逻辑思维的文化,很多传说,很多被我们认为大奸大恶的人总是经不住严密的逻辑推敲。历史又往往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坏人,更没有完美的好人,只有都是在生存边缘挣扎着的那些人。历史读的多了,发现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忠是奸已不再有意义,只是发出悲天悯人的同情恻隐之心,感慨我们今天能自由地选择,能有谈古论今的自由真的挺好。

谈及袁世凯,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此人是窃国大盗,把我们敬爱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的胜利果实给窃取了,他就是一混蛋,他就是卖,他就是汉奸……然而当我们翻开那更多的史料时,事实果真如我们印象中的那样吗?中国人有一种惯常的思维,那就是名人说的就是真理。比如梁启超先生说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仅是梁的一家之言,难道奠定今天西方的民主和法治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不算是文明古国吗?但有什么办法呢?梁启超就是咱们中国那个时代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有谁敢这般去质疑他呢?由于袁世凯登基做了皇帝,于是以梁启超为首的文人墨客纷纷对其抹黑,篡改其在后世心目中的形象。当然,事实绝非新的统治者宣传的那样,成王败寇,翻开历史,推翻前朝的开国君主往往英明神武,天赐皇权,当朝史官往往将开国统治者描绘得完美无缺,而对于亡国之君这类失败者往往以残暴等恶名相向,目的就是为本朝合法性建立依据。典型者如隋炀帝杨广,“炀”字就是唐高祖李渊为杨广的封号,此字意为残暴不仁,多杀之意。《隋唐演义》更说他弑父杀兄,奸淫妹妹。于是杨广便成了中国古代和夏桀商纣这样出名的暴君了。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的是有着明显分水岭的杨广,第三次征高丽之后的杨广与之前的杨广判若两人。我们先从之前的杨广说起,首先,我们看到帮助开国皇帝杨坚在南方东征西讨剿灭陈后主的是杨广,躬行节俭广交江南义士的也是杨广,其文治武功不亚于其兄杨勇,未登基之前一直是小心谨慎,思虑

将来大展宏图,我们看当他登基之后,国号大业,这个霸气侧漏的国号不就体现了他想成就千古一帝的梦想吗?事实上大业一年到大业五年,他的确做到了国富民强,当时的人口远超过了之后的贞观之治,当时四方来朝的盛景不亚于开元盛世胡人来朝的情景。可见杨广的帝王胸襟。他最大的失误其实就是滥征民力,这一点的确是抹不掉的,但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农民推翻王朝政权的还寥寥无几,推翻秦朝的不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而是项羽为首的贵族。况且,当时自东汉之后到隋统一这400余年的时间里,国家一统的思想已经分崩离析,人们习惯了各自分散的政权,也就是说,隋朝只是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并没有形成思想文化意识的统一,所以杨广不惜征调巨额民力进行了修京杭大运河,修洛阳行宫,远征高丽,这些都是为了团结当时国人的凝聚力。然而,坏就坏在杨广的个性是倔脾气,不知迷途知返,失败后自尊心遭受强烈打击,于是就破罐子破摔,沦落到最后在江都被补下逼宫自缢而死。无可否认,之前的杨广对历史的贡献。同样,对于袁世凯,我们现在的评价仍是窃国大盗,卖,跳梁小丑一类称呼。对于的终结者党来说,抹黑历史,不去承认这段历史,自然很容易理解。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很多人归咎于袁世凯的临危告密。说袁世凯是民族罪人,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是袁世凯的告密,中国很可能步入现代化。其实,这就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只是他们异想天开罢了。首先,袁世凯是否算为告密吗?答案是否定的,慈禧发动政变要先于袁世凯向荣禄述职,况且袁世凯并不赞同康有为等要求光绪皇帝围园逼后的计划,更重要的是袁世凯羽翼未丰,当时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与后党抗争。说袁世凯贪生怕死出卖维新派是冤枉了他。相反,对于维新派的主干康有为,我并不觉得他真有经世之才,是那种扶大厦于将倾的人物,相反,他是一种为自我利益不择手段目光短浅的人,他甚至提出中日共同治理大清朝的改革之法,其幼稚的政治想法可笑至极。维新变法运动的后期在康有为的主导下俨然已经变成了夺取政权的政变,康有为企图通过发动政变帮助光绪皇帝从慈禧手中夺取政权而成就自己成为光绪皇帝的国师之名。慈禧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她本身就不是一个保守派,否则就不会支持洋务运动和初期的维新变法运动了。只不过慈禧比较贪恋自己的权利,再者慈禧确能驾驭朝臣,倘若将她争取过来,变法力度岂不是容易推行的多?事实上,慈禧这个实权在握的掌权者却因为逼宫被保守者争取了过去,反而成为变法的最大终结者。我们常常慨叹维新派拥着没有实权的皇帝走变法道路,我们常常佩服戊戌六君子的肝胆义气,然而他们却的确做着“不

作死,就不会死”的事情,这又能怪谁呢?明明实力不足,不知团结积聚自己力量,却妄想一步登天,使改革一步到位,这种思想在现在不也存在吗?想想现在我们的社会里,很多怪象都和这种心态有关。比如为什么传销会在中国大行其道?传销受骗的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管理阶层人物等。他们理想很美好,但却不脚踏实地,妄想通过偶然的机遇实现“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被一些精通此心理的投机分子抓住利用,于是罪恶的传销在中国便大行其道。类似的心态比比皆是,比如网络一波又一波的靠炫富、晒丑等游离于道德边缘的这类网络红人,她们身无一技,针对人们常见的“情欲、情绪”来进行炒作成名。这类人往往被人们视作网络中的跳梁小丑,人们只是带着鄙夷的眼光去看他们。社会是饿不死一个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上进青年的,脚踏实地,当时机不成熟时,积累自己,这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

袁世凯在辛亥结束帝制后称帝之举该不该呢?从来说的确是不该的。但都是正确的吗?袁世凯坚持的是君主立宪制,凭他的能力当个皇帝是实至名归,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君主立宪制适合中国?其实人们相比于民主共和制而言反感的是君主立宪制这种制度,如果人们接受这个制度,凭袁世凯的威望和才能做个皇帝有何不可?中国封建统治历时两千多年,广大人民习惯了有皇帝统治的日子,说辛亥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恐怕也只是部分人的一厢情愿。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孙中山先生所谓的民主共和制的总统不过就是皇帝的别称罢了。什么时候用什么政体,就如一个拖拉机你给它装一个波音747的发动机,那就是不切实际。就当是而言,孙中山提出的民主共和政体的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体,但他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那时的中国四万万人素质根本达不到发展民主共和的要求,也就是这种政体在中国就根本只是一种幻想,因为它根本就不接地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袁世凯选择走君主立宪制是深受日本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短短三十余载便打败清朝号称世界第八的北洋舰队,尔后在中国东北大败强大的沙俄,一跃成为世界上不容小觑的霸者地位。君主立宪制是一种过渡制度,袁世凯其实失败在了错误的选择时机当皇帝,因为辛亥给人们一种观念,那就是皇帝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工具,而袁世凯这时贸然称帝引起了孙中山等民主共和之粉丝的强烈不满,于是发动倒袁运动。如果袁世凯能够先在其总统位上做些抵抗外侮的成就,然后称帝,或许历史会改写。如果一味说袁世凯当皇帝只是为了无上权力,那就是你不懂袁

世凯,当时他已经是总统了,他一直在为实现君主立宪制作准备,他先后修改《临时约法》,延期总统任期,扩大总统权力。这些其实都被国人默许了,只不过后来他错看了时机罢了。

总之,袁世凯是一个影响着历史的重要人物,他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他应该是值的我们尊敬的一位历史人物。关于袁世凯,我只想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