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谁吃了我的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谁吃了我的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来源:刀刀网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谁吃了我的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

思】 一、故事简介

《谁吃了我的粥》是一本教育性质的绘本。它是由英国作家、艺术家贾纳·普克(Jonah Winter)撰写,由美国插画家汤姆·丹尼尔(Tomie dePaola)绘画的一部获奖绘本。

故事从一位小熊发现它的粥不见了开始。熊一家开始找寻,逐渐在找寻的过程中发现了来自森林各种不同动物的足迹。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寻找遗失的粥的过程,以及当小熊找到是哪一只动物吃了它的粥时,小熊如何以一颗善良的心理原谅这只动物。这本书既可以当做一个动物寓言故事来看,也可以当做一个教育孩子们如何处理与别人的冲突的故事来看。

二、教学目的

1. 学习英文单词、句子的构造,并辅助中文语言的巩固。 2. 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激发对绘本的热爱。

3. 教育孩子们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冲突,并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

4. 通过角色扮演和学生自己创作故事情节提高孩子们的表达和想象力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教学前的准备

(1)幼儿老师应该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材料,如绘本书、图片等,辅助幼儿的学习。

(2)幼儿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故事情节和英文单词,为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学过程

(1)口语训练

让幼儿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熊一家是怎样寻找丢失的粥的。在介绍的过程中,桥梁建立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引导孩子们学习单词和短语:porridge、find、Track、forgive等,并和中文做配对比较。

(2)集体阅读

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孩子们静静地听书。 教师在朗读时需要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地朗读,生动地表现出角色个性。在阅读过程中,先给孩子们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对情节进行详细讲解。读完书后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检测孩子们的理解,例如:

• • • • •

小熊的粥跑到哪里去了? 小熊一家找到了吗? 小熊和小猪为什么生气? 为什么小熊会原谅小狐狸呢?

你们为什么认为小熊对小狐狸原谅的态度很好呢?

等等。孩子们可以回答问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让其他孩子回答。 (3)小组讨论

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人,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听书的收获。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

“我认为……因为……。” “我不同意……因为……。” “我同意……因为……。”

这些话可以反复练习,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角色扮演

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小熊、小猪、小兔子、小狐狸等。让孩子们根据情节表演相关的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孩子们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演出的过程。

(5)创造性绘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以及对绘本的热爱,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画他们自己的版本:其中包括他们对场景的想象,工具的形象等,这会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参照了幼儿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设计和有序的安排。我们通过以绘本为基础,通过听讲、阅读、口语训练、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思路清晰、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提高。同时,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相当重要。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情绪、需求和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助力孩子们在全方位的方面成长。在此次教学中,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生

动。通过讲故事、学习、角色扮演和创意绘画等教学方式,成绩突出、收到了预期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