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价——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
来源:刀刀网
2010年4月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Apr.,2010 第26卷第2期 Vo1.26 No.2 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价 ——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 陈晓爱 ,茅力 ,周建芳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一100)对南京市某高校4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存在显著 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受家庭所在地和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据此,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针 对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2010)02—0070—04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college students’self-assess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an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469 students of a university in Nanjing,by using WHOQOL-100 as the question- naire.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tudents’quality of life varies remarkably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genders,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location their home and their fathers’education leve1.Accordingl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and the education,manage— ment and service involved in the domain should be inten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S genders and grades respectivel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Quality of life;Self-assessment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即生存质量、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 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大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其人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 体,特别是近两年入学的“90后”大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他们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这使得他们在 接受关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这一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 突出。唐昕辉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压力很大 j。《北京人才市场报》也报道了大学生为 逃避压力而退学的典型案例 。 大一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矛盾,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 问题,而大四学生由于就业、考研等压力,也容易出现躯体、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大学生群 体的上述现状和问题,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某省属高校部分大一和大四学生为对象,就他们对大学生活质量 的自我评价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生活意义和生活乐趣等方 面的感受,以期为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参考或借鉴。 一、对象和方法 [收稿日期]2010—01—22;[修订日期]2010—03—11 [基金项目]南京人13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C001) [作者简介]陈晓爱(1973一),女,浙江永康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医务室检验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妇儿保健与人口健康。茅力(1965一),女,江苏镇江人,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检验。周建芳(1973一),女, 江苏海安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医学硕士,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管理与公共卫生。 ・70・ 1.对象 调查抽取南京市某省属高校的469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其中男生171名,占36.5%,女生 298名,占63.5%;一年级学生267名,占56.9%,四年级学生202名,占43.1%;21来自城市的学生占 33%,来自城镇的学生占31.3%,还有35.7%的学生来自农村。 2.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为:(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所在年级、家庭所在地、 父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月消费、学习成绩。(2)生活质量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100)中文版 ,该量表的计分能够算得6个领域(牛理、心理、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 神/宗教信仰)、24个方面以及1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评分。各领域和方面的得分均为正向 得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 问卷调查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要求被调查者仔细阅读填表说明后无记名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 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 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的差别,并运用频率统计、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 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i.大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的自我评分情况 根据量表的计分要求,大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 自我评价满分为100分,总生存质量满分为5分,得分 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本次调查实际得分经百分 制转换后见表1。 表1 大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的自我评分(x±SD) 领域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性 分值 63.50±l3.25 61.65±l1.5O 73.29±11.66 66.87±12.64 52.98±l2.35 56.47±l8.86 79.35±l1.13 3.37±O.65 综合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评分来看,接受调查 的大学生生存质量性领域得分较高,其他领域得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 精神宗教信仰 总的自我评分 总的生存质量 分均为中等水平,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领域得分较低, 总的生存质量较好。 与以往对一般人群所做调查相比,本次调 查得分除生理领域略低于常模外,在社会关系、 表2大学生生活质量性别差异(x±SD) 精神领域高于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 领域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在生理、心理、环 境领域,本次调查得分低于发达地区——广州 市大学生 ;而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 得分略高于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 及芜湖 市大学生 _J拍。 2.大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的性别差异 通过样本t检验发现,女生在性 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自我评分高于男生,具 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领域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大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的年级差异 表3大学生生活质量年级差异(x±SD) 调查数据经样本f检验发现,在生理、 性、社会关系、精神宗教信仰领域及总的自 我评分方面,一年级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分高 于四年级大学生,差别有显著性,其他领域的得 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71・ 4.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差异 对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生 表4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生活质量(x±SD) 存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除环境领域外,不同家庭所在地大 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统计学上的显著 性差异(见表4)。家庭所在地为农 村者在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家 在城市者,差异有显著性;而在生理 和性领域,家在城镇者得分低 于家在城市者,差异有显著性;在社 p o.05 会关系、总的自我评分及总的生存质量方面,家在农村者与家在城市者有显著性差异,前者得分较低。 5.大学生生活质量总的自我评分的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活质量的自我评分与父亲的文化 表5大学生生存质量总的自我评分的影响因素 教育、个人学习成绩、健康状况、与家人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显著 相关,即父亲文化程度越高,个人学习成绩、与家人关系、健康状况、 经济状况越好,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评分越高(见表5)。 三、结论与讨论 调查表明,大学生生活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环境领域和精神宗教信仰领域得分较低,在性 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较高,在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和广州市大学生,而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得 分略高于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这表明,本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对学生所在高校的实地观察表明,在学院团委领导下,该校拥有数十个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学生社团,社团 活动频繁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较丰富,学生社团与外校联系也较为密切,这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该校学 生特别是新生的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对该校周边环境的观察表明,该校新生入住的分校地处市郊,较 偏僻,交通不便,周边环境较差,没有较大规模的日常生活配套设施;而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 件较好,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要求也较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学生对所处环境的不满意,由此造成了本 次调查环境领域的得分较低。另外本次采用的(WHOQOL--IO0)中文版主要测试的是精神信仰领域中个 人信仰和对待困难的能力。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领域得分较低,反映出其自信心不 足,对困难的处理能力不强。这可能与学生所属高校的层次、性质有关。该校属于省属一般高校,与南京 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学生自信心不足,对学业、生活方面的困难应对能力不强,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生 活无意义。从地理环境上说,南京是有较高文化氛围和经济水平的大城市,虽然比不上经济发展更快的广 州等沿海城市,但总体经济水平远超过安徽,由此也造成本次调查参与者在生理、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广州 市大学生而高于安徽省大学生的结果。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分在不同性别及年级之间各有差异,女生的生活质量自我评价在 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自我评分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生活质量在生理、性、社会关系、精神宗教信仰 领域及总的自我评分方面高于大四学生。关于性别差异,国内已有研究的结论不太一致。李广宇等的研 究表明,大学男生在生理维度得分好于女生,女生则在心理、社会和综合等各维度得分均显著好于男 生L8 J。张云的研究表明,男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均高于女生 I1 。而本研究表明,女生的生活质量在 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刚刚进入成年,在生理上女生比男生成 熟些,思想上意识的萌发也早些,另外学校的强制性管理与男生较强的愿望之间更易出现矛 盾,由此造成男生在性领域自我评价过低。同时本次调查样本女生多于男生,女生的生活和社会交往 比较丰富,在处理个人关系、获取社会支持方面的能力可能强于男生,因而造成本次调查女生社会领域的 得分高于男生。 至于年级得分差异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大一学生刚进学,学业、就业的压力相对于大四学生要 轻许多,相反课余生活更为丰富,同时由于年龄小,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也较多,因此生活质量较高。而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自主择业和高等教育一系列改革的推行,大四学生就业或考研、考证的压力不 .72. 断增加,导致该群体身体劳累,精神紧张,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生活质量较为低下。对此,相关部门应予 以关注,加强对毕业生的关心和指导,让他们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心理、 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的得分低于家在城市的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与舒剑萍等 的研究相一致 。在我国,家在城市的大学生一般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情况较好,有相对稳定的职 业,能够给孩子较为良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相应地能给予更多情感交流和家庭温暖,孩子自身的压力就 会小些;另一方面,城大的学生因见识较广、社会交往能力较强而在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较高。而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多数在家庭背景、物质基础等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因而经济上、生活上压力更大,有的 为了改善生活而到处兼职,造成身体疲惫,营养不好又进一步导致身体透支,同时又因忙于打工,课余生活 单调,心情无法放松,因而农村学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等领域生活质量较低。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价总体上来说是中等,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 量。经相关分析可见,父亲的文化教育、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学习成绩、健康状态等与大学生自我评分呈 显著性正相关。但调查也显示有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如当问及“你对自己有信心吗?”、“你 觉得未来会好吗?”、“你感到忧虑吗?”、“你怎样评价自己?”这类问题时,相应的回答分别是“很少有信 心”(6.8%)、“根本不会好”(近5%)、“比较忧虑”(12%)、“根本没有价值”(5%)。这些说明此部分大 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相关管理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 1.加强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后勤保障等服务 部分已有研究和本次调查都表明,大学生在环境领域得分普遍较低,说明他们对学校及周边环境不太 满意。近年来,多数高校在扩大招生后,注重加强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方面的建设,而在医疗保健、后勤保 障方面投入不多,导致力量薄弱,服务欠缺。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在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及周边环 境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切实改进服务,提高质量。 2.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虽然说已成年,但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转型期社会,还是有可能遭遇许多成长中的问题和风 险。近年来因在社会上交不良朋友而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屡见不鲜,社会上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 得好”等不良观点使有些女大学生歪曲了人生价值观。近两年南京市部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青春期同 伴教育”,让学生们将自己及他人的现实案例搬上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同伴教育有别于学 校、教师及家长的说教,有些困惑可以通过同龄人的现身说法得到解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人 生价值观教育,并对开展有益的社团活动加强指导。 3.提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减缓其毕业时的心理压力 调查表明,大四学生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价不如大一新生,近两年大学生为避免就业拥挤而考研人数 剧增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这说明大学生对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信心。如果学校提前进行职场模 拟化教育,尽量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也许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走上社会和职场的恐慌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和年,胡孟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一词的中文表达[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53. [2]唐昕辉,李君春.大学生生活压力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38—41. [3]韩婧,郭鹏.大学生“退学现象”引发争议[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08—25(3). [4]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礼,2000:118—122. [5]白东艳,官坤祥,李强,等.广州市高校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医教育,2009(3):11—13. [6]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1123~1124. [7]张云.芜湖市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6). [8]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377—378. [9]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家庭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3):414—415. [责任编辑:李宁生]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