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龙河中学七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得分 一、选择题( 16分 )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诠释 quán 折叠 dié 推搡 sǎng 郑人买履 lǔ ....B.广袤 máo 猝然 cù 折戟 jǐ 自度其足 duó ....C.遽契 jù 裨益 bì 湍急 tuān 摇摇欲坠 zhuì ....D.惊羡 xan 肇祸 zhào 涟漪 yī 熠熠生辉 yì .....
2、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
B、小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倒又近在咫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在党的阳光雨露照耀下,孩子们在茁壮地成长。 D.到晚饭的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市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 B.《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C.《繁星》一文中作者按照仰望---沉睡----欲睡的思路描写了“我”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D.《刻舟求剑》这则寓言选自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
1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二、积累和运用(29分)
7、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哈尔威船长yi( )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zhu( ),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ning( )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8、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2)冰心的《纸船》一诗中“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
(3)杜牧的《赤壁》中作者慨叹历史,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 , 。
(4)苏轼的《浣溪沙》中体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 。
(5)《刻舟求剑》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文章寓意的的句子是: (6)写一句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
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泉。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五)班的王强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䃲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王强要向班主任仲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王强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4分)
(1)王强对老师说:
2
(2)王强对爸爸说:
11、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老是。”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12、名著导读。(3分) 书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
请从上述书目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对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
作品:《 》 人物: (1分)
人物评析: (2分)
13、诗歌鉴赏(4分)
次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试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和“入”的精炼之处。(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片段,完成文后问题(18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4、文学常识填空(4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江苏苏州人, 代作
3
家。
1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6分) ⑴鹤唳云端: ⑵私拟作群鹤舞空: ..⑶凹者为壑: ⑷怡然称快: ...⑸常蹲其身 ⑹盖一癞也 ..
16、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7、上文叙述了3件“物外之趣”,请模仿下面“示例”,写出后两件趣事。(2分)示例:第1段:闲观蚊飞之趣
第2段:( ) 之趣 第3段:( ) 之趣
18、根据选文内容,用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2分)
19、请用现代汉语给上文加上一个20字左右的总结性结尾。(2分)
(二)、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片段,完成文后问题 (13分) 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4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20.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2分)
21.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每一天”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2分)
22.在第⑶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为“盲”或“瞎”好不好?为什么?(3分)
23.第⑸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3分)
24.在第⑺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分)
(三)阅读《别让委屈再版》一文,完成21~25题(14分)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都有作文课,国文①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点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就会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写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年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教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据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5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图,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地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了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简直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差别,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
听了这一翻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①注释: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25、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2分)
26、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2分)
27、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 。(2分)
28、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分)
29、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3分)
30、你想对文中的小学老师说什么?(3分)
6
四、作文(60分)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空白处可填:“当差生”、“幸福”、“宽容”、“挫折”、“成功”、“后悔”、“读书”等。
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 2、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目: 的滋味
7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
参:
1 6:C C D D C D 7 屹、铸、凝 8、略
9、示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10.示例:(1)仲老师,您好!今天早上我的妈妈突然发病晕倒,现在送医院抢救,因我爸爸出差去了,我要在医院照顾妈妈,不能上课。要请假一天,好吗?(2)爸爸,今天早上妈妈宛然发病,邻居已帮助送到医院了。请您安排好工作,早点回来,好吗? 11.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2、略 13、(1)“生”和“入”巧妙精炼,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2)略 14 19 略
20.做事;事情
21.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2.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或“瞎”都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实感受的。 23.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或他们对眼前的景物熟视无睹)。
24.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示人们“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赏生活中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5、⑴小学时我的作文因为太完美被老师认为是抄的。
⑵大三时老师要求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物理学问题我却用几何学的方法解决了,被老师认为是不懂微积分而几何方法是抄来的。
⑶我做教授时通过查资料和请教同事,最终肯定了一个学生完美得令人惊讶的论文。
26、学生的作业水平之高出乎老师预料之外。 27、再受、重复
28、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新到的期刊。我去请教同事。 29、他是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这个高度来认识的。 30、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