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2(SO4)3B.AlCl3C.Mg(NO3)2D.KMnO4答案A 解析B、C、D三项电离方程式的正确写法分别为AlCl3KMnO4
K+Mn。
+
+3+
2Al+3SAl+C Mg+2N
7+
2-+2
3+
K+Mn+4O
Al+3Cl、Mg(NO3)2
3+-
Mg+2N
2+
、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胶体粒子的直径较大,可以根据能否透过滤纸将胶体与溶液区分开来 C.光线通过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答案C 解析胶体属于介稳体系,较均一、稳定,A错误;胶体与溶液均能透过滤纸,区分胶体与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B错误;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D错误。 3.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选项 纯净物 A B C D 盐酸 蒸馏水 胆矾 胆矾 混合物 水煤气 蔗糖溶液 盐酸 水煤气
电解质 硫酸 氯化氢 铁 氯化铜 非电解质 干冰 二氧化硫 碳酸钙 碳酸钠 答案B 解析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则A错误;C项中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钙为电解质,则C错误;D项中Na2CO3为电解质,则D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离子方程式中盐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答案B 解析BaSO4、CaCO3等难溶的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误。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不能用H+OH
+
-+
-+
-
H2O表示
H2O表示,C错误。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只要具备生成
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发生,D错误。
5.亚(HNO2)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做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N2 答案A 解析亚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当它做氧化剂时,生成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要低于+3价。N2中N呈0价,N2O3中N呈+3价,HNO3中N呈+5价,NO2中N呈+4价。 6.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B.N2O3
C.HNO3
D.NO2
答案C 解析BaCl2溶液属于盐溶液,NaCl溶液也属于盐溶液,故选C。 7.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B
解析A项,SiO2中Si得电子,C失电子;C项,Zn应失去电子,H2SO4中H得电子;D项,Cu应失去电子,H2SO4中S得电子。
8.(2020北京顺义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
+
Mg+H2O
-+
2+
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混合:Ba+2OH+2H+SC.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
-
2+
BaSO4↓+2H2O
AgCl↓+N +H
+
D.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C答案C H2O+CO2↑
解析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2H
+
Mg+H2O,A项
2+
正确;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OH+2H+S子方程式是Ag+Cl
+
-2+
-+
BaSO4↓+2H2O,B项正确;AgNO3易溶于水,应拆成离子,与盐酸反应的离AgCl↓,C项错误;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二氧化
+H
+
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H2O+CO2↑,D项正确。
9.(2020安徽安庆期末)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Ag、N
+
-+
、Cl
-
B.Na、Fe、ND.Mg、Cl、S
2+
-
+3+
C.K、Cl、HC 答案D 解析溶液无色时可排除Cu、Fe、Fe、Mn
+
-
2+2+3+
等有色离子的存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
3+
离子。Ag、Cl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氯化银,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Fe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B项错误;HC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Mg、Cl、S
2+
-
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且无有色离子,能够大量共存,D项正确。
NaCl+N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
10.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个N2分子时,转移电子的个数为6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NaNO2中氮元素显+3价,NH4Cl中氮元素显-3价,产物N2中氮元素显0价,每生成1个N2分子时,转移3个电子,B项错误;NH4Cl中氮元素被氧化,C项错误;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 11.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与单质R不反应,X+Z( ) A.R>X>Z>Y B.X>R>Y>Z C.Y>Z>R>X D.Z>X>R>Y 答案A 解析据离子方程式X+Z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X+Z,Y+Z
2+2+
Y+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2+
X+Z知,氧化性:X>Z;据离子方程式Y+Z
2+
2+
2+2+2+2+
Y+Z知,氧化
2+
性:Z>Y;由X与单质R不反应推知,氧化性:R>X。
12.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的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做催化剂
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显+3价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做氧化剂 答案B 解析河虾与西红柿同食时,河虾中+5价的砷被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还原为+3价砷,表现出维生素C的还原性,同时推断含砷化合物的毒性是由+3价砷造成的。
13.ClO2是可代替进行自来水消毒的新一代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aClO2转化为ClO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答案CD 解析根据图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
2ClO2+2NaCl,D项正确;该反应中无单
2ClO2+2NaCl
质生成,A项错误;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规律,Cl2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NaCl),做氧化剂,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4价(ClO2),做还原剂,B项错误、C项正确。
14.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 B.小苏打溶液和醋酸混合
C.盐(含有硫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钾)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 D.氯化钠溶液和蔗糖水混合 答案A 解析A项中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了离子反应,且溶液质量不变,符合题意;B项中HC与醋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离子反应,但二氧化碳逸出,使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
意;C项中S与Ba反应生成了BaSO4沉淀,发生了离子反应,但BaSO4脱离溶液,使溶液质量
2+
减小,不符合题意;D项中氯化钠与蔗糖不反应。
1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钾以及高铁酸钾处理污水的部分流程如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污水处理中产生Fe(OH)3胶体,使悬浮物聚沉,利用了Fe(OH)3胶体的强氧化性 C.另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2FeO4的反应可能是:2Fe(OH)3+3ClO
--
2Fe+3Cl+4H+H2O
-+
D.K2FeO4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例如可以把废水中的CN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反应过程中,CN做还原剂,被K2FeO4氧化 答案BC 解析硫酸亚铁中加入过氧化钠反应后的产物为高铁酸钠,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高铁酸钠中铁元素显+6价,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高铁酸钾在水中发生如下过程:4Fe
+10H2O
4Fe(OH)3(胶体)+8OH+3O2↑,生成的Fe(OH)3胶
--
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固体杂质,使悬浮物聚沉,B项错误;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2FeO4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产生氢离子,正确的反应为2Fe(OH)3+3ClO+4OH
---
2Fe+3Cl+5H2O,C
-
项错误;K2FeO4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可将废水中的CN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这两种无毒气体应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根据转化关系,氮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都升高,故反应过程中,CN做还原剂,高铁酸钾做氧化剂,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6.(10分)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实验室常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 。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1)A C B D
(2)①FeCl3 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解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可知,H2和CO2不是电解质,Na2O和NaCl都是钠的化合物,CO2和Na2O都是氧化物,NaCl和FeCl3都是盐。
(2)由题意可知,该红褐色胶体是氢氧化铁胶体,可通过丁达尔效应证明胶体的存在或生成。
17.(2020浙江宁波期末,改编)(10分)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石,请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今有7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 ②乙醇 ③熔融的KNO3 ④铜线 ⑤NaCl晶体 ⑥小苏打溶液 ⑦氨水。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可产生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
CaCl2+2Cl2↑+2H2O。用
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与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Ⅰ为化合反应,Ⅳ是 反应。 答案 (1)①③⑤ ②
(2) 1∶1 (3)置换
解析(1)①液态氯化氢在水中可以发生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②乙醇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该物质是非电解质;③熔融的KNO3可以导电,该物质是电解质;④铜线可以导电,但该物质属于单质,故该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NaCl晶体在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⑥小苏打溶液是混合物,故该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氨水是混合物,故该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该反应用双线桥法表示为:
-
,根据方程式可知,
每生成2个Cl2分子,转移2e,则生成的Cl2分子数与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1∶1。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中,有的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有的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部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若Ⅰ为化合反应,则Ⅱ为分解反应,Ⅲ为复分解反应,Ⅳ为置换反应。
18.(1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已知BaSO4不溶于稀):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2)写出下列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答案(1)Ba(NO3)2、Na2CO3 CuSO4 NaCl
(2)Ba+C
2+
BaCO3↓ BaCO3+2H
+
Ba+CO2↑+H2O S
2+
+Ba
2+
BaSO4↓
2+
解析部分粉末溶于水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Cu,原粉末中肯定没有CuSO4。根据步骤②可知,沉淀物一定是BaCO3,说明固体粉末中有Ba(NO3)2和Na2CO3;
①中过滤后溶液与AgNO3溶液作用可产生白色沉淀,这种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沉淀,也可能是Ag2CO3沉淀,故无法判断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存在NaCl。
19.(14分)某溶液中含有Ca、Cu、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写出最佳答案):
2+
2+
+
(1)写出沉淀的化学式:沉淀1 ,沉淀2 ,沉淀3
。
(2)写出“混合液+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溶液+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AgCl CaSO4 Cu(OH)2
(2)Ag+Cl
+
-
AgCl↓ Ca+S
2+
+
2+
CaSO4↓(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在含有Ca、Cu、Ag的溶液中只有加盐酸才只产生一种沉淀——AgCl,故沉淀1为AgCl,A为盐酸;在剩下含Ca、Cu的溶液中加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SO4,故沉淀2为CaSO4,B为Na2SO4溶液;最后Cu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Cu(OH)2沉淀,故沉淀3为Cu(OH)2,C为NaOH溶液。
20.(2020山东潍坊期末,改编)(12分)亚(HNO2)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为NO2和NO;其盐亚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酸性条件下能氧化碘离子等还原性物质,常用作漂白剂、媒染剂。回答下列问题:
(1)亚钠会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作用,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而使人体中毒。一旦发生亚盐中毒,立即注射美蓝溶液进行治疗,推断美蓝溶液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2)亚钠外观极像食盐,和食盐一样有咸味。工业上常用以下方法检验食盐中是否混有亚钠。
取样品,加 (填试剂名称)溶液,酸化后溶液变蓝,说明样品中含有亚钠。
2+2+
2+
2+
(3)研究不同条件下保存萝卜,发现亚钠含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若要保证在亚钠含量低于1 mg·kg时食用,则在以下三种条件下保存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填序号)。
-1
(4)鱼塘中亚钠浓度过高,会使鱼不吃食甚至死亡。可用适量二氧化氯(ClO2)处理亚钠,ClO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若有3分子ClO2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是 。
答案(1)还原 (2)淀粉碘化钾溶液 (3)③①②
(4)2ClO2+5N+2OH
--
2Cl+5N
-
+H2O 15
3+
2+
解析(1)若要解毒可将血红蛋白中的Fe重新还原为Fe,因此美蓝溶液应具有还原性。
(2)因NaNO2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I,故可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酸化后亚钠可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即可证明。
(3)据图可以看出,若要使NaNO2含量达到1mg·kg,冷藏不密封用时最长,冷藏密封用时最短,因此保存时间由长到短为③①②。
(4)二氧化氯做氧化剂,亚钠做还原剂,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5N+2OH
--1
-
2Cl+5N
-
+H2O;ClO2中氯元素在反应中由+4价降低到-1价,因此每个
ClO2得5个电子,3分子ClO2参与反应,共转移15个电子。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由Ruize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