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邢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经营者借助微信渠道来发展下线成员,暴露出微商管理仍存不足,传销披着微商的外衣大行其道 ,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②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反转”现象。公布后的事件的,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③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林先生这样光风霁月的洒脱磊落的胸怀。
④知名学术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这个事件闹得满城风雨 , 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⑤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形同陌路 , 因为一场场朗诵会、座谈会、读书会和签售会而聚到一起,丰富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⑥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才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如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依然生机盎然。而与生活脱节的如船工号子等,则日渐衰落。
A . ②⑤⑥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⑥ D . ②④⑤
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羌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 .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第 1 页 共 15 页
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 . 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D . 10年前暴发的SARS疫情,令国人至今心有余悸;此次迎击H7N9,从部门的科学部署、有序防控中,让人们看到了更多成熟与从容。
3. (2分)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①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 ②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
③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④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
⑤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A . ④③⑤②① B . ③④⑤①② C . ⑤④③②① D . ⑤③④①②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4. (6分) (2019高三上·临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品牌图书可谓出版
第 2 页 共 15 页
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图书。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
“书比人长寿。”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当今,在出版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那份手写的总计78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图书。
第 3 页 共 15 页
B .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 C . 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D . 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的观点。 B . “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观点。 C . 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 . 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务印书馆曾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如今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 B . 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 . 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 . 《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5. (12分) (2019·阜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
第 4 页 共 15 页
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速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
第 5 页 共 15 页
吗,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 . 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 . 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 .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2) 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 (15分) (2016高二上·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青花正蓝 刘英敏
①若说中国红是从太阳上采撷的,那么,青花蓝就是在泥土中绽放的。若说中国红是中国的“动”色,则青花蓝是中国的“静”色。一动一静,中国有味。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她是素与雅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国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颜色。中国的士,“居庙堂之高”时,往往喜欢黄金黄;“处江湖之远”时,往往喜欢水墨黑;但他们内心深处喜爱青花蓝。
②农业中国,以“土”为其“五方”之中心。青花瓷,脱胎于土,成型于火,获生命于青花蓝。因此说,青花
第 6 页 共 15 页
蓝是泥土中绽放出来的。瓷,或者说青花瓷,是另一个中国。瓷的本性是刚的(虽然她不像刀,不具侵略性)——一旦“玉碎”,却化为片片刀锋,虽千百载也不腐。而铁、钢刀,几十年风雨就腐烂了。
③周杰伦的歌《青花瓷》留恋、咏叹青花瓷。“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七绝·青花》)。“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 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忆秦娥·青花瓷》)两位无名者的青花瓷诗词,甚合吾意。
④农业中国男耕女织,织的就是蓝印花布。她也是从花儿——棉花中走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战国时国人已从蓼蓝草中提取“靛青”染色。后不写小说写服装史的沈从文考证:“……后来逐渐发展成蓝底白印花布的一种,以布抹灰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蓝印花布为世所重在宋,盛行于明、清。青花瓷予国人以刚、以饱,蓝印花布予国人以柔、以温。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衣裳、被套、蚊帐、婴儿的襁褓、行者的包袱……她比粗陋的麻布细暖,她无绸缎、毛皮的高贵,但她予千千万万布衣以尊严,还有欢和爱。如今,蓝印花布在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才较常见,并且是珍稀旅游纪念品了。
⑤蓝底白花,以斑点的粗细、疏朗组合而成,如星空闪烁,一种悠远、宁静的气息袅袅而来。她兼有少妇的端庄和少女的俏皮。她天性属于山清水秀的江南:温婉白美的女子,“缓缓地”穿上这种蓝得清纯,白得朴实的布衣,秀气不落凡俗,典雅不失明快,款款地走来……那才是个美不胜收的南中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一个如茵绿草与蓝印花布作大背景的红火江南。
⑥蓝印花布,还有团扇、青瓷、宣纸、毛笔、线装书、油灯、油纸伞、秦砖汉瓦、儒家礼仪等绘就的岁月,一步三回首,远去了……
⑦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是中华的“基准色”与活力源泉。 (1)
请简要说明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
请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3)
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的内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第 7 页 共 15 页
7. (11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 , 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 , 镇长安。坐盗官财,徙于统万。真君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并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赠淮阳王 , 谥曰襄。子道明袭。 (选自《北史》,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 .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 .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第 8 页 共 15 页
D .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 . “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调到统万去任职。 C . “赠”表示朝廷对已逝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D . 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B . 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 C .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想退兵,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而放弃。 D . 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 ②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9高二下·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第 9 页 共 15 页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E . 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1分)
9. (11分) (2019高三上·朝阳期中)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常以身边的事物设喻来说明道理。《逍遥游》中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为喻,表明“有所待”并非真正的“逍遥”。
②《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委婉地向晋武帝表达他不仕的苦衷:“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然而王勃却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劝慰友人不要伤感。 ⑤《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琴声写得可听可感。
⑥假日中,同学们来到美丽的乡村。走进村庄,看到家家户户绿树掩映,不禁赞叹:这正是陶渊明笔下“________,________”的图景啊!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7高二下·钦州港期末) 访谈是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成功的访谈离不开充分的准备。请你根据下面材料,代校报记者程明为对陈奕帆的采访拟写一段开场白并提出第一个主要问题。要求:围绕材料,表述明确,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育才中学学生陈奕帆,骑电动车不慎撞上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因车主不在现场,他写了一封道歉信:“您好:我昨天骑车不小心把你的车倒车镜撞坏了,很不好意思,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是育才中学的学生,寒假在城里
第 10 页 共 15 页
打工,我给你留了钱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在信的后面,又写了一个大大的“对不起”。然后用信纸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11元钱卡在宝马车门把手里。车主薛先生很是感动,放弃了赔偿要求。
11. (5分) 高二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以对偶句式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团队,平均年龄36岁;今年年底即将再次出征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其总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 11 页 共 15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4-1、
4-2、
4-3、
5-1、 5-2
、
5-3
、
6-1
、
6-2、6-3
第 12 页 共 15 页
、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1、8-2
、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1分)
9-1、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第 13 页 共 15 页
10-111-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第 14 页 共 15 页
、
、
、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