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20分)
1. 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测绘制图方法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在信息
收集和处理技术,调查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现实依据。 3.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4. 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比较使用的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5. 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6. 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是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或退化形式。
7. 土地生态恢复:相对于土地的非健康状态而言的,即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8.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9. 区域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
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10. 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包括空闲地,设施农用地,
田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
二、填空题(10分)
1.在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因不同学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发生法、 和参数法。 2.3S技术即 、GIS和GPS的综合应用。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 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 的总和。
5. 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利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
6.土地资源图的编制概括起来,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 编绘原图阶段和清绘原图阶段。
7.比较适用的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是 。 8.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有:复杂性、 和自组织性。 9.土地生态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生物因子和 两大部分。
10.区域开发的原则有:因地制宜原则、 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答案:
1. 景观法 2. RS 3. 水(降水) 4. 生态系统多样性 5. 土地使用权
6. 编绘草图阶段 7. 农业生态区域法(AEZ) 8. 尺度性 9. 非生物因子 10.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选择题(20分)
1. 下列土地资源特性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性 B. 区域性 C. 动态性 D. 不可更新性 2. 下列土壤地域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
A.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B. 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C.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D. 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 ( )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A. 土地资源类型 B. 土地利用类型 C. 土地要素类型 D. 土地地学类型 4. 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正确顺序为( )
(1) 外业调绘 (2)准备工作 (3)内业工作 (4)检查验收 A. (1)(2)(3)(4) B. (2)(3)(4)(1) C. (3)(1)(2)(4) D.(2)(1)(3)(4) 5. 土地资源评价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B. 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C. 必须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 D. 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6. ( )是土地利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1)土地 (2)劳动 (3)资本 (4)资源 A. (1)(2)(3) B. (2)(3)(4) C. (1)(3)(4) D. (1)(2)(4) 7. 下列哪种土地规划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类型( ) A. 土地利用保护规划 B. 土地利用资源规划 C. 土地利用经济规划 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8. 土地生态设计原则包括( )
(1)适应性原则 (2)结构优化原则 (3)整体协调原则 (4)公共利益最小化原则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9.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土地资源总量大,均居世界前列 B. 人均占有量小
C.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D. 林草地面积比例小,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10.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战略目标描述错误的是( )
A.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B. 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C. 减小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需的各项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环境
答案:1.D 2.B 3.A 4.D 5.C 6.A 7.D 8.A 9.D 10.C
四、简答题(35分)
1、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分 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方法?7分 3、如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6分
4、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4分
5、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有哪些?8分 6、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分
1、答:社会因素方面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与法规、资源与环境等;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等。
2、答:原则:a、自然发生学的原则吧 b、综合性原则 c、主导因素原则 d、实用性原则 方法:发生法、景观法和参数法
3、答:a以土壤分类系统为基础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b以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c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4、答:a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c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d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5、答:a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目标 c进行土地评价 d可行性分析 e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f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g报告或决策 h反馈修正 6、答: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b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c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 d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 e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五 论述。(15分)
1.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答案要点:
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