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

【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

来源:刀刀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1.被动运输 2.主动运输 3.胞吞和胞吐 4.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5.综合考查 题号 1 3,5 4,7 2,6 8,9,10,11,12,13,14,15 A级 合格性水平训练 1.下图表示人体内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该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 C.图中载体不能运输淀粉 +

D.K也可以通过该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解析: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载体具有专一性,所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不能运输淀粉;钾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明显影响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D )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解析:一些小分子无机物如水、CO2、O2等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如甘油、脂肪酸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呼吸酶抑制剂会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使用于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钾离子、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这种运输方式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

3.下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确切的是( A )

A.图中膜结构是细胞膜

B.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该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 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该离子过膜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是主动运输,但没有糖被,不能确定一定是细胞膜。

4.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B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A.渗透作用 B.胞吞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解析:蛋白质在空间结构完整时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能口服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药物应该是以完整蛋白质的形式吸收,吸收方式是胞吞。

5.下图是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进行的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哪组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图示符合( C )

A.O2、CO2 B.H2O、K

C.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脂肪酸

+

解析:O2、CO2、H2O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K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葡萄糖、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甘油、脂肪酸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6.图示曲线代表某种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根细胞的一种方式,则在Q点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 B )

+

A.载体的数量 B.能量供应

C.载体的数量或能量供应 D.载体的数量或离子浓度

解析:根据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仍然能够吸收离子,说明矿质元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Q点以后的细胞内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植物不再吸收该离子,如果载体饱和的话,植物仍然能够吸收该离子,使得细胞内浓度增加,所以只能是能量供应不足引起的。 7.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

B.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C.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的 D.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物质从外界经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而进入细胞内,即胞吞,乙表示胞吐,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与所运输物质的浓度没有直接关系。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B.在安静状态下,小肠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解析: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ATP提供能量。在安静状态下,小肠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进行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仍为自由扩散。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积累溶质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防止质壁分离。

9.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结构代表 ;D代表 。D和A结合在一起,从化学本质上看,属于 ,它具有 等作用。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3)可能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D与A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另一侧为细胞膜内侧;a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膜外运向膜内,b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d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e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膜内运向膜外。

(1)由以上分析可知,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D和A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作用。

(2)图中a、e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b、c、d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

(3)氧气转运过程是自由扩散,由编号b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进细胞,由编号a代表。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糖类) 糖蛋白 识别、保护、润滑 (2)b、c、d (3)b a

B级 等级性水平训练

10.如图是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图形■、●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细胞膜中运输①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② B.氧气浓度越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越快 C.温度越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越快

D.物质①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则细胞膜中运输①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②。物质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加其运输速率加快。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加快,但不可能无限加快。物质①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同时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11.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维持的,质子泵催化下能量释放出来

+++

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

+

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

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

解析:质子泵,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消耗能量,

+

所以其方式是主动运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数目,所以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

++

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K进入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方式,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12.如图是物质P和Q运出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物质P可能是甘油分子 B.物质Q可能表示胰岛素

C.物质P和Q的转运都需要消耗能量 D.物质P和Q的转运都可能需要载体

解析:据图分析,物质P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方式,而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Q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而胰岛素分泌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物质Q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P的运输需要载体,物质Q的运输可能需要载体。

++

13.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

++

性抗生素;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而Na不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缬氨霉素具有类似于载体蛋白的作用 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本实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D.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类似于主动运输

+++

解析: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

+

膜,Na却不能通过,这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且载体蛋白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

+

性。由于没有向人工膜供应能量,因此只能判断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类似于协助扩散。

14.对法囊藻的细胞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细胞中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中的含量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 。

+2+

(2)Na和Ca排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 ,这种运输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3)法囊藻细胞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

+-+

解析:法囊藻中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中的含量低于海水,说明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2+

具有选择性。Na和C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载体蛋白和能量。细胞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不同,是细胞主动运输的结果,从细胞膜的结构上看是由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答案:(1)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能量(ATP) (3)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15.如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理由是 。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 (填序号)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 (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 。

(3)图甲中物质B指的是 ,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 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和 。

(5)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膜成分中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S/2。

(6)科学家于1970年,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和人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当人鼠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细胞时,初始时一半呈红色,一半呈绿色;但在37℃条件下保温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果在37 ℃条件下保温20分钟后,将温度降到1℃,则两种荧光点的分布呈居中的半均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 。

解析:(1)由图可知,A物质跨膜运输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乙图中曲线②也是主动运输;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膜内→Ⅰ膜外(Ⅰ侧为细胞外)。(3)B属于膜的结构,是载体蛋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线②Q点时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此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载体数量、能量。(5)细胞中的膜结构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则细胞膜的磷脂的面积小于S,由于细胞膜有两层磷脂分子,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小于S/2。(6)人鼠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细胞说明细胞膜有流动性,温度低荧光点分布不均匀,说明温度影响流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动性。

答案:(1)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② Ⅱ→Ⅰ (2)流动镶嵌模型

(3)载体蛋白数量 氨基酸

(4)浓度差(细胞外浓度) 载体蛋白数量 能量 (5)小于

(6)具有流动性,流动性受温度影响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