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真题试卷-2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梁代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琴谱,它的记谱方式是( )。 A.文字谱 √ B.律吕字谱 C.减字谱 D.工尺谱 解析:
2.由马思聪创作,部分主题源自《墙头上跑马》《叫大娘,你过来》等民歌的小提琴曲是( )。 A.《摇篮曲》 B.《绥远组曲》 √ C.《音诗》 D.《牧歌》
解析:解析:《绥远组曲》又名《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组曲。全曲共分3个乐章,分别为“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其中,《史诗》中快板音乐主题源于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而《思乡曲》主题源自《城墙上跑马》,《塞外舞曲》主题源自绥远民歌《叫大娘,你过来》。这部作品的创作开启了作曲家以中国民歌音凋作为自己音乐创作基础的新阶段,其中的第二乐章“思乡曲”是作者群众影响最大的代表作。 3.下列哪首影视歌曲是由赵季平创作的?( ) A.《绿叶对根的情意》 B.《牧羊曲》 C.《信天游》 D.《黄土地》 √
解析:解析: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有:《黄土地》《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刚(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孔繁森》等。《绿叶对根的情意》由谷建芬谱作曲,《牧羊曲》由王立平作曲,《信天游》由解承强作曲。
4.因创作弦乐四重奏《风.雅.颂》(1983年)而获得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的我国“新潮音乐”作曲家是( )。 A.瞿小松 B.郭文景 C.谭盾 √ D.陈其钢
解析:解析:谭盾,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代表作品:弦乐四重奏《风.雅.颂》、交响乐《离骚》等。瞿小松(1952年—),作曲家,主要作品:歌剧《俄荻普斯》《俄荻普斯之死》,《打击乐协奏曲》《MongDong》《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和大量的现代室内乐作品。郭文景,1956年出生在四川省。现任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夜宴》《阳光灿烂的日子》《千里走单骑》。陈其钢,男,(1951—?)上海人,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回忆》长笛与竖琴、《梦之旅》室内乐六重奏、《水调歌头》男声与室内乐团、《一线光明》长笛与管弦乐、《逝去的时光》大提琴与交响乐团、《五行》大交响乐团、《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音乐、《蝶恋花》民族室内乐与大交响乐团的协奏曲、《走两口》弦乐队、《一个法国女人的梦》女高音,单簧管与管弦乐队、《看不见的声音》六个人声与管弦乐队。
5.下面谱例中旋律所代表的地方歌舞音乐是( )。 A.采茶歌 √ B.芦笙舞 C.二人台 D.囊玛
解析:解析:此曲谱为《采茶扑蝶》,它是一首福建采茶歌,整首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曲子的旋律高昂、优美。
6.下列谱例中的旋律片段出自( )。 A.《幽兰》 B.《十面埋伏》 C.《百鸟朝凤》 D.《老六板》 √
解析:解析:谱例为《老六板》曲调,《老六板》是中国汉族民间器乐曲,属于古老的民间丝竹乐曲调,又称《老八板》。
7.下列京剧脸谱属于哪一种行当?( ) A.生行 B.净行 √ C.丑行 D.旦行
解析:解析:京剧的净,主要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8.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作者是( )。 A.汤显祖 √ B.王实甫 C.关汉卿 D.马致远
解析:解析:《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9.1673年葡萄牙传教士徐日舁来到北京,向康熙皇帝进献了管风琴和古钢琴各一台,此时在这两件乐器的故乡欧洲,当地音乐的重要创作特征是( )。 A.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创作中心 B.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 C.通奏低音 √ D.主导动机的运用
解析:解析:1673年为西方巴洛克时期,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它强调的是高低两端的声部旋律线条,即低音部和高音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它有一个的低音卢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主导动机指一个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动机。动机是音乐语汇的短小构成,通常的长度在一到两个小节。瓦格纳是真正提出这一概念的作曲家,主导动机在他手下发扬光大,并且影响了他所处时代的作曲家。“半音化”包含: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
变换、远关系调性的密集紧接、调性的游移、隐蔽和无调性、泛调性的出现:从自然音阶基础的变音色彩至欣德米特的半音阶理论与实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所有这些,都属于半音化风格与手法的发展演进范畴。无调性是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手法之一,无调性音阶就是指音与音之间缺乏调性感,与传统的音乐有很大差异。格里高利圣咏是产生于6世纪,统一于8世纪的一种天主教圣咏礼仪音乐。 10.下面谱列中的歌剧咏叹调主题片段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 ) A.贝多芬 B.舒伯特 C.格鲁克 D.莫扎特 √
解析:解析:此谱例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再不要去做情郎》,作者为莫扎特。 11.下列属于表现主义音乐代表的是( )。 A.德彪西《大海》 B.贝尔格《沃采克》 √ C.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D.拉威尔《波莱罗》
解析:解析:《沃采克》三幕歌剧,由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编剧并谱曲。《沃采克》取材于毕希纳原剧,1917年完成了剧本,1920年谱完全剧音乐,这是第一部用无调性音乐写成的歌剧,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德彪西《大海》为印象主义作品。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为新古典主义作品。拉威尔《波莱罗》也为印象主义作品。
12.20世纪50年代,根据其鸟类生态观察笔记,谱写了涵盖17种欧洲鸟类的钢琴独奏曲的作曲家是( )。 A.勋伯格 B.布列兹 C.蒂皮特 D.梅西安 √
解析:解析:《鸟鸣集》,梅西安为钢琴而作的钢琴套曲。梅西安称:“此作‘想正确地为鸟声绘出肖像’”。勋伯格,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布列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布列兹首先是优秀的现代作曲家,其次才是指挥家,梅西安学生。蒂皮特,著名英国现代作曲家,35岁左右引起世界关注,在音乐界可算大器晚成,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布里顿齐名。 13.下列属于哪个国家代表性的乐器组合?( ) A.印度尼西 √ B.日本 C.黎巴嫩 D.印度
解析:解析:此图片中乐器组为甘美兰音乐,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族乐器,又以峇里岛及爪哇岛的甘美兰合奏最为著名,是传统印度尼西亚锣鼓合奏乐团的总称。 14.下面谱例的节奏型是( )。 A.伦巴节奏 B.桑巴节奏 C.探戈节奏 √ D.华尔兹节奏
解析:解析:此节奏为探戈舞曲典型节奏。 15.下面谱例中属七和弦的数量是( )。 A.0个 B.1个 C.2个 √
D.3个
解析:解析:此题中属七和弦的数量只有两个,在第三小节。 16.与dim意思相同的表情术语是( )。 A.cresc. B.rit. C.sim. D.decresc. √
解析:解析:dim与decresc:同为渐弱。 17.《中国人民军歌》的体裁是( )。 A.艺术歌曲 B.进行曲 √ C.抒情歌曲 D.叙事歌曲 解析:
18.下图中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哪个地区?( ) A.江浙 √ B.东北 C.云贵川 D.闽粤
解析:解析:图片曲艺形式为苏州弹词。它是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偶加三字头或夹杂三字句、五字句等。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复结构。 19.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达到平衡是在( )。 A.6岁 B.9岁 √ C.12岁 D.15岁
解析:解析: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乎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所以,早期音乐体验对整个音乐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20.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哪一个模块的内容?( ) A.歌唱模块 √ B.音乐与舞蹈模块 C.创作模块 D.音乐鉴赏模块
解析:解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中歌唱模块建议要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会。 21.近代我国由于兴办学校而产生音乐课程,学校音乐教学开始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 A.教授歌曲 √ B.教授诗歌 C.教授欣赏 D.教授识谱
解析:解析:中国古代的音乐教学基本是师徒相传,代代传授的。到了近代,由于学校的兴办及音乐课程的产生,音乐教学才真正走向正轨。二十世纪初,学校的音乐教学是以乐歌的教学为主,1904年,沈心工出版了最早的乐歌教材《学校唱歌初集》,辛亥以后,他又编辑出版了《重编学校唱歌集》1—6集、《唱歌集》1—4集,音乐家李叔同也编写了乐歌教材《国学唱歌集》等。自此以后,我国音乐教学就开始了教授歌曲为主的音乐教学方式。
2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倡从幼年时期开始,运用民族的、地方的语言,帮助儿童形成特定的音乐思维方式和语法结构,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理念是( )。
A.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B.母语音乐教育 √ C.审美音乐教育 D.实践音乐教育
解析:解析:从题干中“民族的、地方的语言”就可以知道运用的是母语音乐教育。
23.主张“音乐教学应该透过实际的音乐经验,唤起学生的音乐知觉和情感,发展学生的美感知觉与回应能力”的音乐教育学者是( )。 A.戴维.埃里奥特 √ B.哈里.布劳迪 C.贝内特.雷默 D.詹姆斯.默赛尔
解析:解析:埃利奥特在基于对审美观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审美观“相对立”的实践观,而他多次强调他的哲学观为实践观.目的是为了强调音乐作为行动的一种特定形式的重要性。他认为审美教学是一种错误的音乐教育方式。因为“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大大了音乐听觉和音乐作品的丰富性。他主张在音乐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音乐和音乐作品.多角度的理解音乐,多角度的去发现人类生活中的音乐价值以及寻求多种实现这些价值的途径。
24.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片段运用了哪一种复调创作技术?( ) A.重复 B.变奏 C.模进 D.模仿 √
解析:解析:此创作技术为复调写作技术中的模仿。
25.为训练学生合唱时的声部与和声感,张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同时练唱SwingLow,SweetChariot和AllNight,AllDay两首歌曲,此活动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 A.齐唱 B.轮唱
C.异曲同唱 √ D.固定音型伴唱
解析:解析:同时练唱的是两首歌曲,所以符合异曲同唱。
26.《春节歌舞》以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为教学全线,以音乐为切入点,综合了舞蹈、表演、美术、主持与乐编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年文化”的教学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教学观点的是( )。 A.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 √ B.音乐与戏剧相结合 C.音乐与舞蹈 D.音乐与文学相结合
解析:解析:教学以音乐为切入点,综合了舞蹈、表演、美术、主持与乐编等艺术形式,所以是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
27.吴老师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阶段性的学习结果,采用下面表格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二部合唱中的技巧与音乐表现,此表属于哪一种音乐评价工具?( ) A.测验试题 B.等级评价量表 C.评分标准表 √ D.偏好检测表 解析:
28.乐队训练是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指导学生民族管弦乐队排练时可以用来定音的乐器是( )。
A.二胡 B.笙 √ C.古筝 D.琵琶
解析:解析:民族管弦乐队中定音乐器为笙。
29.音乐课上,何老师给出“暴风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钥匙、笔盒、桌椅、易拉罐、水杯等物品,即兴敲击不同的节奏,体验不同的音响效果,上述音乐教学内容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哪个模块?( ) A.音乐鉴赏 √ B.音乐与舞蹈 C.音乐与戏剧表演 D.创作
解析:解析:“启发学生即兴敲击节奏,为体验不同音响效果。”属于音乐鉴赏模块。
二、 音乐编创题(总题数:1,分数:2.00)
30.要求:(1)用下列谱例中a、b两个乐句和自己创编的两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乐段。(2)乐段的结
构为起承转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 三、 音乐作品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
分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主题旋律。(1).说明该旋律的调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此主题旋律为a和声小调。) 解析:
(2).说明该旋律主要发展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第一小节使用的是一个主和弦的分解音,明确调性,接着本主题旋律使用严格模进的手法进行发展,原型为第三小节,依次进行一个二度的下行模进,二度模进音程度数跳动小,整体旋律进行平稳。) 解析:
(3).说明该旋律节拍的情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段旋律是作品《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主题旋律,又叫珀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过整个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这个主题奏完后,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最后再次整合管弦乐队全部乐器,按照这样的顺序。先后五次变化重复进行演奏。) 解析:
要求:
四、 教学设计题(总题数:1,分数:2.00)
3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维吾尔族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并能配合音乐学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舞步。教学材料一音乐的特色乐器有手鼓、铁鼓、热瓦甫、卡龙、艾捷克等。主要鼓点: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教学材料二:维吾尔族赛乃姆舞蹈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独特的艺术特色,主动探索维吾尔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加深对舞蹈动作的了解,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知识与技能】学会维吾尔族舞蹈中赛乃姆舞蹈的三大步伐的基本动作,并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律动的肢体体验。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学跳维吾尔族的基本舞步。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赛乃姆舞蹈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了解学生舞蹈知识储备,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2.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出示课题名称。 3.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及风格特征。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律动的学习 1.观看完教师的表演后找出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及律动,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练习。 2.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韵律的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附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以传情达意。 3.总结出维吾尔族舞蹈脚步动作是弱拍处给予强势的处理。 4.探索维吾尔族舞蹈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生交流探索) 5.教师点评并引出赛乃姆舞蹈:赛乃姆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如最常见的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嘹望式、抚胸式等。赛乃姆的舞蹈风格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是分不开的,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 (二)赛乃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1.赛乃姆步伐的学习。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三步一踢”“踏蹲旁点”“垫步”三大步伐) 2.赛乃姆舞蹈组合的学习。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播放歌曲《送我一枝玫瑰花》跟随音乐练习舞蹈组合动作。 5.学生分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练习所学的动作。然后进行组内评价,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全组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一段舞蹈组合。请学生听一听这段舞蹈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点评并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手鼓、铁鼓、热瓦普等,主要鼓点是: [*79] 4.教师踏着鼓点给学生即兴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5.教师利用维吾尔族特色乐器伴奏,请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发挥,即兴创编舞蹈。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是不是维吾尔族舞蹈。 (教师播两段舞蹈) 2.学生观看视频并探讨舞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4.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等的舞蹈也都风格各异,而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解析:
五、 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
32.案例:一节音乐公开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音乐老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时,学生中却突兀地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喜欢。”那是一个眼睛很大的男生说的,老师未予以关注,继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啊,同学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还是那个男生在嘀咕着“一点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还是未予以关注,课堂继续保持着热闹的氛围,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了。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节课是公开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教学,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也能让课堂保持者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井有条的。 但是在这井井有条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就是其中一位大眼睛男生提出了异议。在我们的新课标中就有注重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点,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在真正获得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的。大眼睛男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体验具有独特性,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活力是与每个人的发展与活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答案、统一体验,这种大一统的趋同教育,必定导致干人一面、万人一
腔的僵化社会,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在本案例里,我们的老师对孩子的异议也算是一个教学事件,面对形形色色的音乐教学事件,教师应该灵活应对。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用创造性的艺术策略来应对事件。如充分听取孩子的异议和孩子展开一场音乐之美的讨论,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