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809868 A(43)申请公布日 2020.10.23
(21)申请号 202010812836.7(22)申请日 2020.08.13
(71)申请人 河南五建第二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地址 4000 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七
大道中乐百花酒店1号楼(72)发明人 段鹏飞 李勇敢 冯航 彭磊
李恒阳 李昌宝 刘庆伟 郭 乐祥锋 唐苏豫 李保良 肖东波 施雯 张弓 刘洋洋 曾鹏程 杨鑫 姚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14
代理人 刘一晓(51)Int.Cl.
E04G 13/0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E04G 17/00(2006.01)
CN 111809868 A(54)发明名称
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和模板加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包括设置在构造柱内的预埋件,其端部的
设置插装腔中轴线与构造柱的角顶点对应设置;
在构造柱内模板内侧的阴角加固件,其头部位于内模板拐角处,两侧边与内模板间隔设置,阴角加固件内还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间隔设置在阴角加固件两侧边与内模板之间的第一模板加固件,以及括第一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一螺母的内连接组件,包,上述第一双头螺杆一端设置在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母与阴角加固件固定相连,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使用该角加固件的模板加固方法,大幅提高了构造柱模板加固的工作效率。
CN 111809868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加固件包括一预埋件,设置在构造柱内,其端部具有插装腔,所述插装腔的中轴线与构造柱的角顶点对应设置;
一阴角加固件,设置在构造柱的内模板内侧,所述阴角加固件的头部位于内模板拐角处,阴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内模板间隔设置,阴角加固件内还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
多个第一模板加固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阴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内模板之间;及一内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双头螺杆一端设置在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母与阴角加固件固定相连,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加固件还包括
一阳角加固件,设置在构造柱的外模板外侧,所述阳角加固件的头部位于外模板拐角处,阳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外模板间隔设置,阳角加固件内还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
多个第二模板加固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阳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外模板之间;及一外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二双头螺杆一端设置在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螺母与阳角加固件固定相连,使阳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压紧外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加固件包括第一角钢和设置在其内侧的直角三角板,所述第一角钢和直角三角板通过第一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一通孔由第一角钢拐角处向第一连接块、直角三角板贯穿设置;所述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均与内模板平行设置,且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模板加固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加固件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一模板加固件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阴角加固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加固件包括第二角钢和设置在其外侧的直角三角框,所述直角三角框的外侧设置有V形加强板,所述V形加强板的顶点外侧设置有平面结构的固定基板;所述第一角钢和直角三角框通过第二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二通孔由第二角钢顶点处向第二连接块、直角三角框、V形加强板和固定基板贯穿设置;所述直角三角框的两直角边均与外模板平行设置,且直角三角框的两直角边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模板加固件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加固件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二模板加固件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阳角加固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腔的开口处与构造柱的角顶点间距3-5cm,且插装腔与第一双头螺杆和第二双头螺杆的连接螺纹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一字型、Y形或十字形。
9.一种构造柱模板的加固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
CN 111809868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第一步,在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预埋件、内模板和外模板;第二步,在第一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内模板一侧;将阴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一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一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内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一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一螺母,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
第三步,在第二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外模板一侧;将阳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二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二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外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二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二螺母,使阳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外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压紧外模板;
第四步,浇筑混凝土,使用振动棒振捣;第五步,达到拆模条件时,旋下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拆卸阳角加固件和阴角加固件,然后拆除第一双头螺杆、第二双头螺杆、第一模板加固件、第二模板加固件、内模板和外模板。
3
CN 111809868 A
说 明 书
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和模板加固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和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及所提供的就业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专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由多种不同的结构构件组合而成的整体,其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次结构和二次结构。一次结构为承重构件,二次结构为除承重构件之外的所有结构,即非承重构件,如构造柱、填充墙等。虽然二次结构并不需要承重,但是从建筑物整体角度而言,必须保证二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对于构造柱(包括“L”、“T”“十”型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均存在阴阳角处的模板难以加固、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影响构造柱的质量,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构造柱施工中阴阳角难以加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角加固件的构造柱模板加固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所述角加固件包括一预埋件,设置在构造柱内,其端部具有插装腔,所述插装腔的中轴线与构造柱的角顶点对应设置;
一阴角加固件,设置在构造柱的内模板内侧,所述阴角加固件的头部位于内模板拐角处,阴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内模板间隔设置,阴角加固件内还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
多个第一模板加固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阴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内模板之间;及一内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双头螺杆一端设置在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母与阴角加固件固定相连,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0004]所述角加固件还包括
一阳角加固件,设置在构造柱的外模板外侧,所述阳角加固件的头部位于外模板拐角处,阳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外模板间隔设置,阳角加固件内还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
多个第二模板加固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阳角加固件的两侧边与外模板之间;及一外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二双头螺杆一端设置在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螺母与阳角加固件固定相连,使阳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压紧外模板。
[0005]所述阴角加固件包括第一角钢和设置在其内侧的直角三角板,所述第一角钢和直角三角板通过第一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一通孔由第一角钢拐角处向第一连接块、直角三角板贯穿设置;所述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均与内模板平行设置,且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
4
CN 111809868 A
说 明 书
2/4页
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模板加固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凹槽。[0006]所述第一模板加固件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一模板加固件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阴角加固件相适配。
[0007]所述阳角加固件包括第二角钢和设置在其外侧的直角三角框,所述直角三角框的外侧设置有V形加强板,所述V形加强板的顶点外侧设置有平面结构的固定基板;所述第一角钢和直角三角框通过第二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二通孔由第二角钢顶点处向第二连接块、直角三角框、V形加强板和固定基板贯穿设置;所述直角三角框的两直角边均与外模板平行设置,且直角三角框的两直角边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模板加固件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凹槽。
[0008]所述第二模板加固件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二模板加固件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阳角加固件相适配。
[0009]所述插装腔的开口处与构造柱的角顶点间距3-5cm,且插装腔与第一双头螺杆和第二双头螺杆的连接螺纹方向相反。[0010]所述预埋件为一字型、Y形或十字形。[0011]一种构造柱模板的加固方法,使用上述的角加固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预埋件,安装内模板和外模板;第二步,在第一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内模板一侧;将阴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一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一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内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一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一螺母,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
第三步,在第二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外模板一侧;将阳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二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二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外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二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二螺母,使阳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外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压紧外模板;
第四步,浇筑混凝土,使用振动棒振捣;第五步,达到拆模条件时,旋下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拆卸阳角加固件和阴角加固件,然后拆除第一双头螺杆、第二双头螺杆、第一模板加固件、第二模板加固件、内模板和外模板。
[001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结构巧妙、安装稳定,其中的阴/阳角加固件结构特殊,通过在构造柱内设置预埋件、以及与双头螺杆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边侧模板的加固,同时,实现了对模板拐角处的加强压固,解决了传统构造柱模板难以加固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构造柱模板加固的工作效率和材料周转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了构造柱拆模后混凝土的观感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角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发明Y形预埋件的预埋状态图。[0015]图3是本发明十字形预埋件的预埋状态图。
5
CN 111809868 A
说 明 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7]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可用于多种形式构造柱的模板压固,以下以图1所示的含有构造柱的L形墙为例进行具体说明。[0018]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埋设在构造柱M内的一字型预埋件1,其两端均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插装腔,该插装腔的中轴线与构造柱M的角顶点对应设置,即一字型预埋件1位于构造柱M阴角和阳角的连线上,且上述预埋件1两端(即插装腔的开口处)与构造柱M的阴角和阳角顶点均相距3-5cm。
[0019]在构造柱M的阴角内侧,设置有阴角加固件,用于固定内模板。上述阴角加固件包括第一角钢2.1和设置在其内侧的直角三角板2.2,第一角钢2.1的头部位于内模板拐角处,直角三角板2.2通过第一连接块2.3与第一角钢2.1焊接相连,直角三角板2.2的两直角边均与内模板平行设置,且直角三角板2.2的两直角边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模板加固件3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凹槽2.4。第一模板加固件3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一模板加固件3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阴角加固件相适配。通常情况下,阴角加固件在距混凝土地面25cm处安装第一道,后续按照间距50cm设置。
[0020]为了固定阴角加固件和第一模板加固件3,在第一角钢2.1拐角处开始并向后贯穿第一连接块2.3、直角三角板2.2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内连接组件4。上述内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一螺母,其中,第一双头螺杆一端旋接固定在一字型预埋件1内侧的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在直角三角板2.2的斜边上旋拧固定第一螺母,从而使第一角钢2.1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3压紧内模板。为了避免工件受损,在直角三角板2.2和第一螺母之间安装有垫片。[0021]在构造柱M的阳角外侧,设置有阳角加固件,用于固定外模板。上述阳角加固件包括第二角钢5.1和设置在其外侧的直角三角框5.2,第二角钢5.1的头部位于外模板拐角处,直角三角框5.2通过第二连接块5.3与第二角钢5.1焊接相连;直角三角框5.2的两直角边均与外模板平行设置,直角三角框5.2的两直角边外侧焊接有V形加强板5.4,而V形加强板5.4的顶点外侧焊接有平面结构的固定基板5.5;此外,直角三角框5.2的两直角边内侧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模板加固件6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凹槽5.6。第二模板加固件6为木质条形结构,每个第二模板加固件6均与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阳角加固件相适配。通常情况下,阳角加固件在距混凝土地面25cm处安装第一道,后续按照间距50cm设置。[0022]为了固定阳角加固件和第二模板加固件6,在第二角钢5.1顶点处开始并向后贯穿第二连接块5.3、直角三角框5.2、V形加强板5.4和固定基板5.5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安装外连接组件7。上述外连接组件7包括第二双头螺杆和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母,其中,第二双头螺杆一端旋接固定在一字型预埋件1外侧的插装腔内,另一端通过在固定基板5.5的外侧旋拧固定第二螺母,从而使第二角钢5.1压紧外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5压紧内模板。为了避免工件受损,在固定基板5.5和第二螺母之间安装有垫片。[0023]为了防止因振动棒振捣时发生加固松动的现象,第一双头螺杆和第二双头螺杆与插装腔的螺纹旋接方向相反。
6
CN 111809868 A[0024]
说 明 书
4/4页
使用上述角加固件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加固时,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预埋件,安装内模板和外模板;第二步,在第一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内模板一侧;将阴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一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一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内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一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一螺母,使阴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内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一模板加固件压紧内模板;
第三步,在第二双头螺杆表面涂抹脱模剂,并将其安装在预埋件靠近外模板一侧;将阳角加固件穿设在第二双头螺杆上,同时,将第二模板加固件紧贴在外模板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旋拧第二双头螺杆末端的第二螺母,使阳角加固件的头部压紧外模板拐角处,同时使第二模板加固件压紧外模板;
第四步,浇筑混凝土,使用振动棒振捣;第五步,达到拆模条件时,旋下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拆卸阳角加固件和阴角加固件,然后拆除第一双头螺杆、第二双头螺杆、第一模板加固件、第二模板加固件、内模板和外模板。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墙体为如图2所示的T形墙时,预埋件1为Y形结构,其插装腔为两个,分别对应于墙体的两个阴角顶点;当墙体为如图3所示的十字形墙时,预埋件1为十字形结构,其插装腔为四个,分别对应于墙体的四个阴角顶点。[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
7
CN 111809868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8
CN 111809868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