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实际,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和初中的数学学习在知识点、知识面和知识容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差异,而且落差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进而可能会导致很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一定要正视这种现象,对症下药,及时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并且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应高中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现实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我们教学方向和思路的基础,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到学情
现在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不很乐观。现在的学生普遍存着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比如说,二次函数在实数集上相关量的计算是初中的重点,但在高一讲函数时提到好多相关知识,学生几乎是一片迷茫;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数算能力太差,简直说不上心算和口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数学语言表述不准确,甚至不会表述,更谈不上数学语言及各种语言互相转化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灵活性、交汇性、抽象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象初中那样边玩边学就能考出好成绩来,因而刚上高一就有先玩两年在高三学一年的思想准备,故怕吃苦,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也是掉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初中时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创新了;高中数学知识较难理解,学生畏惧心理强烈。学生的现状让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驻足停下反思,以前很多的教学思路现在有些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想出适合现在学生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来适应现在新课改的要求。
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已经直接摆在我们教
师的面前,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也是我们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增强数学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方面,应该把握好课堂的短短45分钟,把教育教学的任务优秀地完成好,争取全面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刚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重点关注教和学的有效统一。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
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及时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新的课程背景下,课堂45分钟时间是固定的,我们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大的提高班级的课堂效率,充分扩宽学生的视野。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深刻内涵,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从基础做起,即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通行,才能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