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3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1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 3.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请用原文回答)(4分)
4.笫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答:
三[黄冈]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2分) 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
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 (1) (2) (3)
4.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四[淮安]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③当奖率三军 ( ) 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2、选出下列四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D、由是感激 3、翻译:(4分)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从选文来看,作者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五[洛阳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时先主屯新野()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躬耕于南阳()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但两
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2分)
六[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七[福州]市阅读《唐唯不辱使命》,完成问题。(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6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4)非若是也() (5)长跪而谢之曰()(6)寡人谕矣() 3.本文讲述了一事,表现唐雎的精神。(4分)
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和的特点。(4分)
八[四川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0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不正确的是(2分)() A、苟富贵,无相忘苟:苟且B、会天大雨,道不通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2分)()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D、先天下之忧而忧
3、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2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的地点是“大泽乡”,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九[镇江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_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野芳发而幽香发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舜发于畎亩之中 B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故为之说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帝感其诚
D不以物喜勿以善小而不为扶苏以数谏故
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家破人亡B.亡命之徒C.唇亡齿寒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甲]nbsp; [乙]
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答:
十[龙岩市]阅读下面选自《出师表》中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本布衣()(2)躬耕于南阳() (3)遂许先帝以驱驰()(4)至于斟酌损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选文第一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什么?(用原文回答)(5分)
十一[山东莱西]阅读下面选自《陈涉世家》中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7分)
陈涉世家(选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 ②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这句话说明了什么?(3分)
十二[广东省河源市]古诗文阅读(17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2) 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 (2) 十三[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某山隅有一老者,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
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惟一女远适他乡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D.仍牢守故宅 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十四[05青岛]阅读《邹孟轲母》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1分)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
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3.简答题(6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多多益善①(司马迁)
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②上:指汉高祖刘邦。③差(Cī):高低。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2.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 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3.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 (1)通义: (2)通义:
14.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5.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3分)
诫外甥(诸葛亮)
夫志当存①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之志③,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④,广咨问,除嫌吝⑤,虽有淹留⑥,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⑦,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⑧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⑨矣。
注:①存:思念。②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接近,近似。④细碎:琐碎的杂念。⑤嫌吝:嫉妒和贪心。⑥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⑦强毅:刚强坚毅。⑧窜伏:埋没之意。⑨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 16.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请再写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2分)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8.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3分)
九年级上文言文专题答案
一.[05温州]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2.(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3.B
4.(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二[武汉]1.①秋:时,时期。(时候,时刻)②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2.①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②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或出身鄙野)。 3.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4.三顾茅庐、临危授(受)命。
三[黄冈]1.(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
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3.(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