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比较视野下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视野下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刀刀网
比较视野下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遍存在于一切国

家及每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和美国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两个杰出代表,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这些方面的比较,可以吸收和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改进,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

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独具特色的,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果。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找出适应时代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路,是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研究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我国了解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和优秀成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一、中美思想教育理论基础比较

美国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提法,但是美国自“五月花号”驶抵北美洲开始就进行着名为公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是美国还是美国学校,甚至一些民间组织都相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在美国不到四百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殖民时期《宣言》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宣传到联邦化时期党派论争对公识的促进,再到国家化时期威尔逊总统提出的“新自由”口号再到国际化时期公民教育的改革和强化,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亦即公民教育理论,体现各门学科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如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此外,还有拉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班图拉等人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弗兰克纳的“折衷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等。1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十分深刻,长期以来被尊为是美国的“官方哲学”。杜威十分重视学校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是学校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主张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应带反映社会生活,让学生在

1

黄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第7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人格”。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出现的政治社会化理论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充当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它着重考察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的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即一方面研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个体成员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另一方面,政治共同体作为整体,如何宏观传播政治文化。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就构成了政治社会化的本质要求,即塑造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2

新中国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不仅包括马克学说的三大成果,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和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更是直接指导着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美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两大龙头,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阶级性上,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论如何改变都是在宣扬资本主义的“自由”和“民主”思想,而中国则是进行社会主义和主义的教育。其次,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指导思想的多元和一元的区别上,美国上下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据美国学者估计,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有“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等至少6种德育模式流行,这些道德教育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为提高美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3而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全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但是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都不够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理论要么偏向理论概括,要么流于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缺乏创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经验是值得吸取的,理论的创造要符合社会实际,要注重实用性。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的,因而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的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2

黄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第78~7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袁建生:《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载《前沿》,2007年6期。

3

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因为没有同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而是打着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政治社会化等名字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实的教育活动,故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述,诸如好公民、合格公民等,但其实质都是培养道德上成熟的人以及培养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民主公民。值得一说的是美国所谓的道德,它不仅包含普通的诸如诚信、奋斗、拼搏、见义勇为等普通的道德规范,更是与美国社会的基本思想、基本价值观相连的,更加强调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社会的生活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而另一方面,美国标榜着自己是全世界最民主的国家,自认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最先进的。所以,美国将这一教育当做基础来开展,学生不仅要了解民主制度,还要具备履行民主行为的技巧能力。可以看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是把道德目标和政治目标紧密结合的,把道德目标当做是政治目标的基础。

而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四有”新人,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这就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都不能动摇,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5

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着一致性,主要表现为都注重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但是差异性的表现更为突出。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代表,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阶级性,美国培养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有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的公民,而中国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从这一点而言,两国的培养目标几乎是对立的。此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而政治教育是基础,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这一点和中国的差异较大。中国重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试图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而不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希望达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培养目标的比较中,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人才辈出,究其培养目标上的原因,美国更注重民主、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提倡自

45

:《十七大报告》。 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70~8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由和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中国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失对于个性的教育和培养,这一点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

三、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这些内容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要根据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由于社会性质的差异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现出相逆的一面。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既表现出传统西方坚持的核心意识形态,同时又体现了美国的特色。受其培养目标的影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鲜明的政治性,但表面看起来政治性却比较淡化,这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政治观教育、公民宗教教育、社会规范教育。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和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教育和“对抗政体”的研究和介绍。自由主义思想是美国一直都很重视的思想它起源于战争时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和的追求,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后,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流。美国标榜自己的政治制度是最优秀的,基于这种优越感它极力的向世界兜售其价值观和政治模式,宣传以强权政治为核心的扩张主义,其实不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一种手段。公民宗教教育主要包括了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信仰教育。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西方宗教的部分内容和形式,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我们称之为公民宗教。公民宗教只是一种宗教象征,是借助宗教情感表达一种社会信仰,它是美国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思想工具。社会规范教育主要包括权利义务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美国是一个法制完善、物质文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强调进行以社会行业准则为核心的个人品质教育,以促进社会形成文明、积极的精神风貌,体现着美国的主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美国中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其中第一条就是遵守法律。因此,美国的学校相当注重对于遵纪守法的教育,强调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的危害性,不断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包括多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主要由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中国的世界观教育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政治观教育就是对基本国情、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重要的路线、方针、教育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人生观教育包括了理想教育和人生价值教育以及艰苦奋斗的教育。正如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广泛,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追求。

通过对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都坚守着自己的政治立场,美国在强调自己制度优越时还要进行教育和“对抗性政体”的研究,坚守资本主义的立场;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这一点对于两个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美国宣扬自由主义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特色的和个人魅力的个体;但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必然在社会范围内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这一点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怎么改都是不可避免的,唯有资本主义抛弃私有制让位于社会主义才能避免。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也有杰出的地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没有正名,但是它包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形中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同化教育者所要灌输的理论和观点。反观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有思想政治课来承担,从小学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再到大学的“两课”,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无可避免的会招致学生的厌烦,同时强迫学生学习不但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在这个方面,美国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正如杜威所言“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应当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而不是脱离生活用理论建立起“空中楼阁”,让学生们望而却步。

四、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

6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体系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在这个部分中,主要讨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美国在从殖民化时期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各具特色。当代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总是用比较隐蔽和潜在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陶冶个体道德情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代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视实践教育,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美国在了解实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下,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各种仪式、宣传活动、慈善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养成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个体思想道德。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单位或者某个机构的事,而是一个完整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都被运用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个体的社会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特点是推崇多元化,注重正面引导。作为一个移民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使

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第11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国民认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统一的民族精神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美国提倡价值的多元化,但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来都是一元的,即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但是美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元的,只要是能够为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理论和方法都能够拿来为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了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和咨询辅导法,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灌输法。所谓理论灌输法主要包括了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和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中美两国都比较重视理论灌输的作用,但是从方法上讲,中国更注重显性的理论灌输,即通过教师讲授等方式强行灌送,而美国则更注重“隐蔽课程”对于学生的引导和熏陶。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应当借鉴美国的教育方法,理论灌输固然有用,但是如何使学生将这些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是一个难题,外部的强加并不能起到真正思想教育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参加社会实践,这一点,中美两国都十分重视,但是社会实践的效果上又有所差异。我国早在1987年5月就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其中就有向各高校提出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但是到今天,我国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效仍不明显,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并无实际内容,有的学校学生甚至把社会实践当做任务,草草了之,甚至作假。而美国的社会实践却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社会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结果而轻过程,重阶段性而轻长期性。如何发挥社会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情,使我国的社会实践不至于流于形式,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第78~7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70~8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第11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袁建生:《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载《前沿》,2007年6期;

【5】杜学峰:《中美两国德育比较研究》,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6】巫阳朔:《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7】朱磊:《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载《成功•教育》,2012年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