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策略与反思
来源:刀刀网
《新课程》 2010年5月28日 历史与 社会 综台探究课的策略与反思 ◎浙江省余杭区闲林镇一中 汪秋萍 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综合探究学习的内涵与价 学习的轻松,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另一 值,再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论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成果。以七 方面通过交流,教师会获得许多新知识、新信息,使自身得到不断的提 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为例,以“虚拟旅游”为探究方式, 高。在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中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以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分析整合资料为探究手段,用分小组合作学习 的方式探究,使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人文区域流变、历 二、如何对综合探究进行有效操作 综合探究作为一门思维跳跃性和研究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过程 史变迁等问题,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 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综合探究课秩序井然的 和评价社会信息。 关键词:综合探究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 进行。一般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表: 确定课题 单元的综合探究及要探究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整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与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探究中实现目标。 一准备工作 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根据分工。学生分别查阅资料(教材、报刊、杂志、书籍、网络、 收集资料 身边的社会等)并收集好资料 、综合探究的内涵与价值 , (一)准确掌握综合探究的内涵 综合探究课可以定义为:以探究为主题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在教 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为学 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从不同 交流成果 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来陈述课前提出的问题及相关内容 总结点评 由教师或学生来对成果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点评 整合资料 各组对收集来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根据需要选择 内容,形成可以汇报、交流的材料(小报、课件等) 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 过程。 从长远来看,综合探究不仅只是新课程的一种设置,更是学生必须 经历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的改革与发展,是要学生掌握从多角度、多 巩固提高 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延展,以巩固知识(小报展、课件展等) 层面,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方法去探讨和研究历史的发展、自然的演 、三、综合探究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 文化的传延、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实 下面是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教学 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与结构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 娥活动过程,培养主动探讨精神,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综合探究的价值 在中学课程中设置“综合探究”的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价值。 . (1)能够选择合适的路线,收集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区域间自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1.打破传统陈旧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 传统陈旧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严重忽 (2)学生能充分运用资料概括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们社会生活、风土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将知识传授和教学过程强制性地集中于教师一人, 人情的特点,(3)通过探究活动进~步学会使用地图并从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 课堂于是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综合探究课的设置和实施必然 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思维、改进 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的“虚拟旅游”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良 教学方法的一次有效尝试,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 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应用创造能力 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结构分析 在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能够通过集体学 本探究课题的探究目的是在学生已完成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 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学生自己的兴趣 习来共同克服和解决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互补式学习,这样不但使 点、区域间差异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开放务实的个性得以张扬,又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与欲望,进行一次模拟考察活动以体验神州大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 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熏陶,体验探索的乐趣。 3.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 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笔者对活动的定位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 教师在综合探究课中巧妙组织、精心点拨,与学生共同探讨,拉近 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能够辨析不同的区域 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教学民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 特征及风土人情,同学之间能够进行合作探究、有效地交流探究成果, 伴,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感受 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能全面考虑旅行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 一68一 2010年5月28日 《新课程》 有数千年的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 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正确设计一条科学的、合理的线路,供大家参 崇高的象征。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 考利用。”这里既有知识的运用要求,又有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注意思维 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为世界珍贵遗产。 的达成。 (二)教学过程 2.学生撰写导游词和采访报道,游历北京的这一组。 旅游路线:沪杭线——京沪线(杭州、上海、北京),以故宫、颐和园 等皇家园林为主题。 . 导入: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壮美河山》 叙述:在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从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饱含探索的渴望,想身临其境地去领略一下祖国美 好的河山。 提问:同学们去过哪里?那么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旅游观 或探 险呢? 3.展现西安古城的新风貌为主题,游历西安的这一组。 . 四、综合探究的反思 1.综合探究课的收获: , 通过《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这次综合探究课,使学生学会如 何充分有效地整合知识、复习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 叙述: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一些著名的城市和一些著名的自 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 然景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就和广东深圳某甲学的部分同 学习的自主性和性,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和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 学一起去旅游。 《课标》提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参 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充分体现“育人为本” 提问:课文中提供的旅游线路有什么优点?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地图指出该线路的优点,如:可以同时比较我 的价值取向,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国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打破了教师原来 叙述:今天我们要仿照课文提供的模拟旅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 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了教师多方 次模拟旅行。要求各组进行组内分工,分别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方案,包 面的知识,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充分合理 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交通工具等,并写出该线路中景点的主要特色。 地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模式真 (学生分组探究,设计线路) 正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帮手。 2.综合探究课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1.按每8人一组,全班分5组。 2小组讨论,选择旅游路线。 从学生层面来看,探究过程中所需时间较长,尤其是制作小报、课 3.填写探究学习工作单。(内容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交通工 件等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教学效率。由于是 具、线路特色等) 4.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料: 农村中学,学校没有丰富的书籍可供查阅,很多学生家里缺乏电脑配 备,即使有一些资料,组织的文字内容也比较简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 (1)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及主要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 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开展。要真正上好综合探究课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 ̄11何运用地图设计旅游线路,设计出最科学、最 理的路线:进 从教师层面来看,综合探究的教学,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如 行模拟旅游。 果教师本身所学的专业不对口,要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探究存在着一定 (3)在模拟旅游中学生要运用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旅游 的困难,如果探究的内容是地理方面的,其他专业的老师组织探讨较为 图》《中国交通图》-一《铁路图》等。 5.学生模拟旅行,考察访问。 困难,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同样,如果是历史专业的内容,其他专 业的老师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就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 (1)学生分析和处理资料(包括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学生自己收集的 科学文化素养,在不断的反思中探索适合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 资料),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模式。 (2)通过合作讨论制定出旅行线路,比较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分 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整理讨论分析的结果,并仿照课文写出考察报告或采访报 道等。 (4)每组的代表发言,展示和介绍探究成果。 (5)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选出最佳旅游线路、最佳合作小组等。 6.课外延伸,办一期以“游历华夏”为主题的小报展览。 把同学们收集的旅游线路、各景点的文字资料、景观照片、民情风 俗图片、导游词、考察报告、采访报道等编成小报在班级的墙上展览。 (三)学生进行综合探究的学习成果 1.学生设计旅行路线及旅游景点的介绍,游历泰山的这一组。 旅游路线:沪杭线——京沪线(经过的城市有杭州、上海、南京、济 南等)。具体介绍泰山的特色,如泰山又称岱山或岱宗,位于山东省中 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千米, 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 “五岳独尊”之称。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代大诗人杜甫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伟大、 一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