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5月 第34卷第3期 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l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May.2006 Vo1.34.No.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高 静 文 (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鸟鲁木齐830046) 摘要:着重阐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指出科学教育为之求真,人文教育为之求善求美,科学教育与人文 教育的融合是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真善美 中围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20(2006)03—0027—04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科学与人文始 终是持久的伴侣,这是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 础的。因此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懂得科学,进行科 学教育。 就是和谐统一的体系 它们的分离只是近百年的事。 尤其到现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文科学 科学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知识教育、 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这四 方面构成科学教育系统,缺一不可。 的发展却显得相对缓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重理 轻文的偏向,特别是当人们把教育的目的仅限于学 习知识,而不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时候,偏科现 象就更为突出。这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 缺陷、知识面的偏颇、人性的片面发展,从而使学生 缺乏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21世纪是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它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 首先,科学知识教育就是给学生传授理论化、系 统化的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它是科学教育的 基础。科学知识是前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智慧结晶。科 学知识教育就是il=学生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 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和改造世界。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依赖于 科学知识。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没有第一次产业革 命}没有电磁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第二次产业} 没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就没有原子能的问世I没有 半导体的发现,就没有信息I没有DNA双螺旋 结构的发现,就没有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就没有 人文关怀。因此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培 育人文精神的摇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就成 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成为我国 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教育为之求真 生物。总之没有科学知识,就没有生产力的发 展。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学知识教育,提 科学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 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是求真。科学 是一切的基础.是立世之基。这一点,我国古代哲人 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学思维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严密的逻辑 思维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保证思维前后一致性、 连贯性.从而无矛盾、无谬误。亚里士多德的巨大历 十分清楚。老子强调“无为”,就是“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J ,这是指人按无为原则辅助万物自然 运行,不敢有意造作,体现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的态 度。苟子强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明 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P ̄[t]tla。这说明自然规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四书・大学》讲得更具体,书中指出8种关 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史功绩就在于提出作为正确思维基础的形式逻辑 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正是形式逻辑应用的最早典范。 直至今天,科学的逻辑思维仍然是发现真理、建构科 学体系的必备条件。科学思维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很快掌 握已知世界,而且能够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中认识束 下,这8种关系中前两条是基础。格物就是研究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致知就是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和规 律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 律,这也就是科学。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科学为基 知世界,发现真理,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少出现失误 同时,科学思维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严谨 的治学态度、缜密的研究作风、优良的科学品质具有 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l 2005—12—05 作者简介,高静支(1947一),女,辽宁抚顺人.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从事经济哲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芷 再次,科学方法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 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按照科学思维而付诸 实践的行动,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把科学知识转化 为现实成果。没有科学方法,所学的科学知识难以体 现出来。任何事业的成败最终体现在方法的实施过 程中。因此,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果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不注重方法的传授,学生 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尤其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掌握 科学方法,善于获取知识,善于利用知识,善于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科学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 精神。黑格尔说:“理性的任务,在于知道真理”_z],所 以科学精神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热爱真理,不懈的追 求真理。科学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无所畏惧的怀 疑精神、所向披靡的批判精神、穷根究底的探索精 神、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 今天,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 成为推动人类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江 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n 创新精神实质是人们所具有的 敢于超越现实、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因 为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永恒的真理。 任何理论家、科学家,他的学说都是在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创新就是在前人发现的真理面前,不怕权 威。不拘于现成的结论,而是突破理论的局限,把理 论推向更高的阶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突破牛 顿经典力学的束缚,创造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学说}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 他 们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是现代人的楷模 正如马克思 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 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j 这就是科学精神的一种境界,一种写照。 二、人文教育为之求善求美 《辞海》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文是人类社 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古人日: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 文是指人们的形象、仪态、举止、表现和活动。文化就 是以人文化天下,就是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高雅的举止教育人,形成一个稳定、规范、有序、和谐 发展的社会。人文体现对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 这是人的精神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需要。人文要解 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 做”,这是求普。二是“期望什么”、“追求什么”,这是 求美。人文教育就是教会人怎样做一个尽善尽美 的人。 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 文精神教育。它们也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首先,人文知识是人文文化的历史沉积,是人文 文化的基础,是人类精神世界升华的源泉,也是一个 民族历史的灵魂 社会进步,民族发展,不仅靠生产 力的发展,还要靠人文知识的进步。人文知识教育主 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文、史、哲 文是指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以满足人们对善和美的追求。文学艺术 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和精神生活,帮助他们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潜移默 化地影响人们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史是指历史, 历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活动的记载,是人类 社会生活经验、劳动经验的积累,是人类创造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它是长期积淀、深深烙印在 人们意识中的、超越时空的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教育 使学生懂得人类的过去,了解祖国历史,传承民族文 化,发扬民族精神。只有以史为鉴,学生才懂得珍惜 今天,创造明天。哲是指哲学,哲学是时代的思想智 慧。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 华”[5]1 ,“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 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 里-[5112o 哲学教育具有净化灵魂,启迪智慧,指引人 生的作用。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具有反恩 功能、概括功能、批判功能、预测功能。因而使人站得 高,看得远,准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发展趋势, 从已知推测未知,从现在预测将来.为人们树立正确 的理想和信念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并作为 价值观对人们的生活、实践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其次,人文思想是人文的核心,它使人能成为一 个对社会负责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 内涵。它的本质是人格。人格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规 格.不合规格,就不算人,只有人形,而无人实。因此 人文思想教育就是人格培养。人文思想教育可分为 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治思想教育。它是对学 生进行政治方向的引导,这是根本。方向一错,一切 均错,全盘皆误。因为这关系到“为谁服务”、“对谁有 利”的根本问题。当今世界,各种思潮激荡,各种信息 传播,真假难分,良莠难辨。如果我们不对学生进行 政治思想教育,他们有可能失去政治方向,动摇政治 立场,甚至有可能被敌人所利用。第二个层次是法治 教育 法律是一个公民做人的起码规则,是社会对人 的基本要求。作为~名大学生如果不懂得法律,就不 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 法治国是基本国策 法制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法治 观念,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坚决反对和制止 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当代青年人有热情,有思想,但 缺乏生活阅历,缺乏对复杂社会的了解,容易上当受 骗,容易做过激的事情,因此,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高静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29 非常必要。第三个层次是道德教育。道德是以善恶 标准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总则。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根据一定的道德原 则、标准和规范,用善与恶、正义与、公正与偏 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鄙、光荣与耻辱等道德观 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 系 而要把这些道德原则、标准和规范转化为人们的 道德实践,就必须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让人 们懂得什么是善的、正义的、公正的、诚实的、高尚 的、光荣的,并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理想、 人格,真正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益于人民的人。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猛烈冲击着传 统的道德观念,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 范叉未完全建立,道德的真空使人无所适从,因此道 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成为我们当前的重大课题。 最后,人文精神是人文的灵魂,是人文知识和人 文思想的升华。它关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它 把人作为评判的标准,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 的本质特征是超越精神,使人不断摆脱生存的必然 状态,达到生存的自由状态。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一个人失去了人文精神,就如同行尸走肉; 一个民族失去了人文精神,就意味着走向灭亡;整个 人类失去了人文精神,人类将返回野蛮时代。在人类 历史上。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也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推动人类不断走向辉煌。人文精 神教育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集体主义的价 值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使人真正懂得 人的意义和价值,懂得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实现人的 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人文精神教育实质是一种 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就是追求人 的彻底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义 而在 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人本身的认识和实践 水平的局限性,人的自由和发展只能达到一定 程度,而且人们的自由和发展要求的内容也不 相同,这里就很自然地产生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问题。因此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是人文精神 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既要追求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叉要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态。承认现阶段一定 程度上的不平等和片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更为超 越现实存在状态、争取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历史的 可能性。历史的必然性是今天,历史的可能性是明 天,可能性高于必然性,理想高于现实。人文精神教 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历史的规律,就是要鼓励 人们去追求历史的伟大超越 三、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以求真、善、美的统一 康德说:“我之理性所有之一切关心事项,皆总 结在以下之三问题中:(1)我所能知者为何?(2)我所 应为者为何?(3)我所可期望着为何?” 康德所讲的 第一个问题是“真”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善”的问 题,第三个问题是“美”的问题。正是为了这三个问 题,他写下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 断力批判》三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实现真、善、美的统 一,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的最高理想。“真”是获得真 理,达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 客观必然性。这是主客体统一的第一种状态,也是人 类的第一个理想目标和境界。但真并不等于善和美, “善”是以真为前提的。是更高层次上的主体与客体 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重心从客体移到主体,它是人的 思想道德境界,是主体必然性的实现,它具有强烈的 主体性.体现为主体的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实现,意味 着人的自由程度的提高。“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 达到的更高境界,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 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以高度的主体性的 美感深刻地体现人的本质和实践的能动性,是主体 本性和现实性的升华,是主体自由更进一步的实现。 从认识的内在逻辑分析,真、善、美是人的认识逐渐 上升的过程,真、善、美之间存在着纵向过渡的发展 关系。人们首先要达到真,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客 观规律。然后在真的基础上实现善,即在正确认识自 然、社会发展规律后,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 展。最后在真和善的综合基础上达到美的境界。由 此看来,科学教育只达到了真理的境界,而真理并不 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要达到 真、善、美的统一,还必须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融合。 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校改革 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人手。但其当务之急 是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要加强人文教育,克服和纠正业已严重存 在的重理轻文现象 现阶段我国高校重理轻文主要 表现在:其一,价值观念领域里“科学至上”、“技术第 一”的科技理性主义思潮不断彰显,相形之下哲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教育的价值作用遭到遮蔽,被显在或 潜在地视为无足轻重 其二,在资源配置上普遍存在 优先发展自然科学而将社会科学置后的倾向,在教 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偏少,德 育教育更多地当做一种装饰和点缀。其三。高校的功 利性色彩日益浓厚,人文属性渐趋模糊。高等教育的 过程被视为纯粹“就业准备”、“智力投资”,其原本塑 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情操、端正生活理念的人文属 性和教育意义已经淡漠了。上述重理轻文现象的存 在,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遭到严重扭曲和损害,并 在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及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 响。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文教育的价值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新键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任 用,给人文教育以合理的定位,自觉纠工观 念领域的 科技理性主义,加大人文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文教育 的地位 最后。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真正做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 键不是讲科学的同时讲人文+讲人文的同时讲科学, 用人文润色科学。用科学解释人文,而是教师本身自 然彰显的人文精神.这才是本。立本而道生,加强人 其次,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所 谓渗透,并不是简单的相加相拼,而是要形成血浓于 水的相互交融、浑然一体的关系。从科学精神与人文 文教育,关键是提高救师的人文素质漶£师人文素质 精神的内在联系来看,二者本身具有相通性。理性的 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 一科学精神必然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成分,高尚的人文 精神也必然包含着科学精神的要素 科学精神与人 文精神的这种相通性,就决定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种体会,一节课上下来.课程内容学生不一定都记 住,但教师的学识、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方法、教师的 人格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这是因 为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教师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都 会引起而激发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学生综合 育相互融通的内在机制.可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实现这种融通要做到三点:一是起于知识 科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要从知识相融开始。学习自 然科学的学生要学人文知识,学人文科学的学生要 索质的形成,除通过知识的学习外,更需要教师人格 魅力的感染和启迪 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善于做“经 师”,又要善于做育人的“人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 学自然科学知识。因为科学与道德相联,任何科学都 要求讲真话。把握事物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 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科学渗透美学,科学因其逻辑 力量内在和谐、理论构架的奇妙想象而具有极大的 贯穿科学与人文教育,而且在教学中张扬一种积极 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 科学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掌握现代科 美学力量。对科学的追求,也是对美的追求。二是以 人为本。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要追求真、善、美的统 一,技,还要了解传统文化。更重要的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把科学 知识与人文知识融为一体。将其体现在数学中、为人 中、处事中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说到底是以人为本的精 神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霞 学生。关 L-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止于境界。科学教育与人 参考文献: [1]裴大洋.中国哲学史便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l988. 文教育的融合,起于知识,但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只有上升到一种理想境界的层面。才能达到真正的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61. 融合。这种境界,是把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命运和 前途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把追求真理和人类的自 由和结合起来。塑造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写遭;“第一流 [3].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 [4]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6. 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 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她的坚强,她 的意志,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 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6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54. [7-1爱国斯坦.爱因斯坦支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78:339. 人的身上。”0 ]这就是科学家的理想人格,也是科学 给予人类的高尚境界。 [责任编辑:佐红琴]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GAO Jing-we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Xi ̄iang University,Xi#mng.Urumqi.830046)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It has been high. 1y advocated to integrate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for the sake of truth,goodness and beauty. Key Words:scientific education;humanistic educatiot ̄;truth,goodness&beau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