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诗歌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来源:刀刀网
诗歌鉴赏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 ,以“雨打萍”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 ②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①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分);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分) ②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2.《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答案】①(1分)物是人非;②(3分)C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幢幢:摇曳。 ①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②“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①(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

第 1 页 共 10 页

黯淡画面;②(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4.《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名篇,例如 就出自《木兰诗》。(1分) ②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请结合节选部分的诗句分析这一手法。(3分)

泼墨如水:

惜墨如金:

【答案】①扑朔迷离;②泼墨如水:“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具体描写战前的紧张和忙碌;或“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具体写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和木兰的思亲之情;惜墨如金:“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5.《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②“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②(3分)“足”(1分),“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选举了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2分) 6.《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 2 页 共 10 页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①C ; ②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7.《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③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分)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①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②(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③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④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首联和颔联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势和 的景色。(1分)

②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1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③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一一加以赏析。(2分) ④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

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⑤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

A.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⑥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1分) ⑦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答案】①神奇秀丽;②示例: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俯视群雄。③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⑵“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④C(2分)⑤D;⑥钟、割;⑦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

第 4 页 共 10 页

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白云,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得满分)⑧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2分)

【答案】①(2分)C;②(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10.《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①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②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第 5 页 共 10 页

【答案】①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 ②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11.《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这首词中“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 ②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答案】①无眠、人生(2分);②D(2分) 1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才能使 ;“风正”,才能使 。(2分)

②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

【答案】①两岸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每空1分,共2分)

②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名)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①左迁:贬官降职;②杨花,柳絮;③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④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贵州东;⑤夜郎,这里指湖南省黔

第 6 页 共 10 页

阳县。

①“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②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

③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④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答案】①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②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③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④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4.《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②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莺争暖树、燕啄春泥;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林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1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①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②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第 7 页 共 10 页

【答案】①(3分)“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②(3分)不矛盾。(1分)这里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1分)(观点1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若答矛盾,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同儿辈赋未开海棠》(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①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③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答案】①B;②“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 17.①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

第 8 页 共 10 页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 ②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答案】①B;②C 18.《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 ②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①凄冷、迷朦;②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1分)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1分)。(意近即可) 19.《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 ”和“ ”,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2分)

②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第 9 页 共 10 页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答案】①征蓬、归雁;②B;③B; 20.《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阙写景,围绕“ ”字着笔,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抒怀,慨叹 和 ,表现了戍边将士复杂的心态。(3分)

【答案】异;功业未立(或“燕然未勒”);思念家乡(或“归无计”、“归期无计)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