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
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王珊娜 吉林职业学院
摘要: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大众传媒定位于市场,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泛娱乐化的影响愈加明显,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如何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5-0455-01
社会学和传播学教授麦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认为,
泛娱乐化是指包含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另一个倾向,即人们对待文化不是以一种高敬仰的心情来顶礼膜拜,而是“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和‘浅层次’感到欢欣鼓舞”[1]由此可见,泛娱乐化旨在追求文化内容的广度,寻找简单、快捷的文化内容来满足部分受众群体的需求,就泛娱乐化的定义来看,其本身缺乏深度,而且无法保证传播内容的健康性,没有正确方向的引领,如果青少年不能对泛娱乐化现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会受到其中负面文化的影响,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为此青少年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价值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大众传媒泛娱乐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1.生活价值观的功利化
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并没有建构稳固的价值观体系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面前举棋不定,贪图享乐、追求眼前利益成为他们的共同属性。大众传媒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在市场中盈利是大众传媒发展的根本性目标,为此它们输出的信息内容就有可能与青少年价值观背向而驰,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度,大众传媒频繁的“蹭热点”,“追星现象”就是典型的代表,明星出轨、明星结婚、明星怀孕的新闻都可以是热点,点击率要远高于时事政治类新闻,娱乐明星的标签只能类属于“文化艺人”,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来看,是非常有限的,而那些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全年的收入水平可能都不如某些明星在新浪微博发一条广告的盈利数额,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会受到何种影响?在他们看来,当明星既风光、又挣钱,于是把自己的梦想与成为明星接轨,这种价值理念严重违背于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的经济建设更需要专业的技术性人才,青少年应该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而成为娱乐明星,显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毫无价值可言,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泛娱乐现象让青少年的价值观更加功利化。
2.生命价值观的淡漠化
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12 月,我国 19 岁以下的网民达 1.7 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其中成为手机控、游戏控、网剧控的大有人在。[2]虚拟世界同样有着独特的文化,在虚拟世界中,价值观完全以个人利益为核心,在网络世界,没有人关心你怎么样,所有人只在乎“你能为我做什么”,对青少年而言,一旦沉迷于网络,就会认同网络价值观,在网络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只在乎个人的得失,忽视了对周围人和事的关注,长此以往,生命价值观逐渐淡漠,他们不再关心他人的感受,不再尊重他人,丢掉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最终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不能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
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来对待大众传媒,就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为此学校要充分的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不断的自我完善。
首先,学校要从价值观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把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自觉的联系起来,构建奉献意识,让学生明白只有为国家创造价值,才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了确保学生思想上的先进性,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等经典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其次,学校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大众传媒的本质,意识到大众传媒的市场化属性,知道大众传媒的盈利渠道,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大众传媒内容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通过学校教育,学生明白受众的点击率与广告是大众传媒的主要盈利点,吸引粉丝关注是提高点击率的前提,为了获取更多的粉丝,大众传媒不得不走“媚俗化”的路线,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量身定做信息内容,如此一来,便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甚至会用假信息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当学生明白大众传媒的盈利渠道,知道大众传媒的发展模式,自然就会对大众传媒的内容加以理解和辨别。
2.转变家长理念,客观的看待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调查数据显示,“42.5%的家长不支持青少年将业余生活投入网络娱乐中”,“69.5%的家长会担心孩子由于网络娱乐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或生活”。[3]尽管大众传媒存在着诸多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造成阻碍现象,可是大众传媒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讲,大众传媒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为了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必然在选题与内容策划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思考,为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家长要转变对大众传媒的理念,客观的看待大众传媒的泛娱乐现象,家长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不反对学生观看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节目,但是观看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要经常与子女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心理状况,知道他们在收看哪类大众传媒节目。为了给子女塑造健康模版,家长要主动的给子女推荐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大众传媒节目,并与子女一起观看,培养子女的审美情趣,为子女的价值观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大众传媒泛娱乐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价值观。为此学校要积极的研究教育策略,寻找到家校合作的“新模式”,调动有效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秋菊.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杨三喜.青少年网络安全须筑牢技术防线[N].中国教育报,2017 -02-09(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6-08-12)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
1.强化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自我完善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打开可以连接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各类刺激眼球、劲爆消息层出不穷,青少年大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如果不能采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