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word版)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历史

(word版)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历史

来源:刀刀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1—2012学年度两校高三联合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第1-11题为地理,第12-23为历史,第24-35为政治,共35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

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

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4.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

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 17.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1900 B. 1901~1911 C. 1912~1927 D. 1928~1937

18.辛亥“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

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的历史事实 19.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

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争取是中间势力的有

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② 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④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

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1.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

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2.图5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2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

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综合题

38、(2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发生的变化。(4分)

美国战争和法国大被称为“姐妹”,美国1787年和法国《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4分)

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2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

(4)自20世纪以来,中国在“慕效西法”上经历了什么变化?(6分) 39、(24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转型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的改造和科技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工业”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最近几十年,西方学界已经认识到:这场“工业”并不非如一般人想象得那样随着新技术的发明从天而降,而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多种条件之凑合。包括商业、政治、科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农业”。

材料二、发展资本主义的阻力来自三个方面:农民本身,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人,以及组织健全的整个传统社会。在前工业时期,农业既是社会的心脏,又是社会的躯体。所有这三者注定要成为资本主义的牺牲品。 ——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1844-1853年间,每年出口粮食约1150万公石,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下半叶出口以达4700万到00万公石。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出口的粮食几乎可忽略不计,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下半叶却向国外出售一亿多公石。 ——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英国史实, “商业、政治” 分别各指什么,它们与“工业”有何关系?(8分)

(2)欧洲的“农业”是以农民的牺牲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欧洲“农民本身,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人,以及组织健全的整个传统社会”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的牺牲品的。(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美国为什么在19世纪70年代下半叶会出现粮食出口激增现象?(任答3点6分)

高三级2011—2012学年度两校联合摸底考试

文科综合参

历史

38题参(28分)

(1)“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4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ks5u.com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B A B D B C A D B C D B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集权制度逐步建立。(4分)

(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主权在民,自由平等。(4分) 作用:否定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4分) (3)经济:殖产兴业。(2分)

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4分)

(4)孙中山学习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中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苏联制度,走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道路;学习西方市场经济模式,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分) 39题参(24分)

(1)商业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了日不落帝国,为工业准备了市场;(4分)政治指1688年完成的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成了工业的政治前提(4分) (2)(圈地运动造成劳动力与土地的分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民破产加快,转化为自由劳动力(3分);16至19世纪,欧洲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或改革,推翻了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工业和城市化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2分)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2分)

(3)工业在两国农业领域开展;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颁布《宅地法》;美国西进运动,西部建立现代化大农场;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快速(任答3点6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ks5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