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乡的米粉店

家乡的米粉店

来源:刀刀网
家乡的米粉店

黄一渊

我在家乡湖南就读的小学后门街道的左侧,有一个卖手工面食的小吃店。那小吃店没有门牌,门面也很小,店子的屋檐以及里面的天花板都已经被油烟熏烤成黄褐色,有的甚至已经损坏。小店装修确实不怎么好,但店里卖的手工米粉、馄饨等风味面食却非常好吃。

经营那家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因为小店开在学校后门,又主营米粉,所以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到他们店里去吃。他们做的米粉非常好吃,煮米粉也有独特的方法:抓一把米粉放进一个竹篓里,将竹篓放进沸水里烫而非放入锅中煮,这样更容易掌握火候,能使米粉更柔滑而有韧性,口感更好。

小店选的地点好,再加上米粉做得很好吃,所以小店自然有很多回头客。中年夫妇很会观察,那些回头客来一次,来两次,来多了,夫妇便知晓了他的饮食规律:什么时候来吃,一般吃什么,咸淡口味如何,这些夫妇都记得得一清二楚。一见人来了,不用说话,就开始准备。喜欢吃咸的就多放点盐,喜欢吃淡的就多加点骨头汤。小店的桌子上还时常摆着一碟剁辣椒、榨菜,或腊八豆之类当下时兴的小菜供人们享用,而这些都不需要另行收费。吃完了,也会依平时客人的口味再上些小吃,加个蛋,或者上几根油条。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信得过的小吃,使小店夫妇和顾客之间形成了互相的信任。一些经常带孩子来店里吃早餐的家长,有时赶着上班,把孩子送到店里就走了,让孩子自己吃完了去上学。家长们觉得很放心,他们信任小店夫妇。有人在小店里吃完面后说自己一时没有零钱,等第二天来吃饭时一起付,夫妇俩也欣然允许,小店夫妇也信任他们。

我和妈妈也是这店里的常客,那时我几乎每天上学都在那家店里吃早餐。如果离上课时间比较紧,就只吃一碗米粉,如果时间充裕,就再加两个蛋。小店夫妇每天早晨,只要一看见我和妈妈,马上就开始准备米粉,有时他们还会在里面加一个荷包蛋。我上学期间,小店夫妇甚至每天早晨都专门给我们留个位子,对此我们十分感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店夫妇俩那笑容常驻的脸。夫妇俩好象从来就没有什么愁似的,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微笑。他们为人很随和,很乐于和人相处。我和妈妈跟夫妇俩比较熟,有时也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渐渐知道了他们的情况。他们原是一个厂的职工,几年前因厂里效益不好就下岗了。没有收入来源,他们便开

始做小吃生意。这个门面是他们租下的。虽然生活过得并不富足,但夫妇俩却显得很满足,夫妇俩微笑的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现在我来广东已经有三年了。广东是个美食大省,广东的米粉做得也很好吃。但我却一直很想念那对中年夫妇开的小吃店,我很想到那儿再吃一次他们做的米粉。有一次我回到湖南,发现那个小吃店因为城市改造已经拆掉了。那对夫妇现在搬到了哪里?过得还好吗?生意赚的钱够供孩子上学吗?那个小吃店米粉的美味以及开店的中年夫妇从此就只能深深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了。

我真怀念那间小吃店,怀念那小吃店里米粉的美味,和店里的那对中年夫妇……

【点评】真挚而朴素,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一对平凡夫妇开的一家平凡的小吃店,之所以给作者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除了米粉独特的味道外,更多的应该是夫妇俩待人接物的真挚和对待生活的踏实。作者对这些人、事、物的回忆,娓娓到来,不急不徐,但读者仍能透过朴实的语言,感受到蕴含在里面的真诚。(指导老师 赵洪福)

(选自《广东教学·初中语文》200703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