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心理问题关乎学生未来发展和生活中待人处世的态度。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研究 1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现在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但在实际的教育中仍然可以发现,仍然有一些学校和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和学生的个人成就。因此,在初等教育中经常出现“重文本轻心理教育”的问题。如果学校和教师不重视这些问题,小学生在遇到问题、产生不良情绪时难以得到缓解,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1.2学生认知不足
观察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小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目前很多小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教材的学习。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改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学生片面的关注成绩,导致激进的学习行为,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存在一定的情绪调节不足,许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不健全,在情绪自我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会出现情绪喜怒无常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一时对学习的兴趣很高,但几分钟后,就
会变得很沮丧和沮丧。如果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自我调节这些问题,而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2.1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情绪管控的能力
俗话说,情绪是命运的控制塔。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将产生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青春期正悄然而至。情绪变化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频繁。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在无形中对周围人和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借此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
例如,在教授《情绪小主人》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分析自己在面对不同事情时的情绪变化。教师曾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被人插过队吗?被插队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些学生说:“我会非常生气。”还有些学生说:“或许他们有急事吧,我并不在意。”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讨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在面对突发事情时,更能保持一个较理性的态度,这对其之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2.2 推动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与基层组织,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会通过班级来实施,班主任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同时也是班级的教育者与领导者。在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将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为班主任教师举办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专题讲座,学校可以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进行指导。外聘客座教授还会教给班主任教师运用心理学解决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学校要定期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让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成功的班主任教师向全体教师传授
先进经验,以供广大教师交流与学习,这样可以不断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
2.3 促进家校合作
在学生的教育阶段中,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学校和家庭在这一阶段中承担的是不同的责任,身上扛的也是不同的任务。学校在整体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同样也不能忽略,所以说,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校和家庭应该时刻保持沟通和联系。老师和家长只有时刻保持联系,才能让双方掌握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情况。如果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有很大差距的话,老师和家长就应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作为家长来说,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学生长期处在压抑的环境下,势必会导致学生自闭的情况出现。除了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和氛围之外,老师还应该对学校内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支持和配合。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一般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性格特点进行调査,此时家长应该及时配合老师的调査工作。只有家长和老师时刻保持联系,才能更加准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4 营造健康向上、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增进和谐师生情感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氛围能够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现在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拼搏改变生活质量。教育更是如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担负起塑造学习环境的重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在日常学习中要放下高姿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之间能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不仅是学习上的关心,在生活上也要得以帮助,做一个让学生愿意分享心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塑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主题式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触景生情才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启针对式手段对学生进行细化指导,尤其对班级中的学困生要精心、耐心、细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建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燃一
盏指明灯。在生活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们喜欢的事物、热聊的话题,这样才能融入学生的世界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心灵,创建舒适的教学环境。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具备由内心发出的激情和热情,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化学生,用母亲般的关爱温暖学生,用潺潺流水般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用坚强的臂膀指引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要利用时间缝隙掌握学生的各项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洒下爱的种子,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形成自觉、自律、自省的思想意识。
3 结束语
目前时代发展的情况来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要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要求相关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开展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建立足够的联系。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展的教育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张德喜,郗小英.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24-125.
[2]周玉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J].新课程,2021(14):233.
[3]周丽娟.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干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1(2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