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学情分析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
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
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
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从现场表演中,让学生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及打捞铁牛的不易。)
10、生齐读和尚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师板书)
11、指导体会“还”字的作用。
(二)读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1、过渡: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怀丙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读有关段落【3、4自然段】
3、为了打捞铁牛,怀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并用数字标出重点词。
4、指名反馈,补充完善。
【1】摸清地点;【2】备船装沙;【3】拴船搭架;【4】两头拴牢。
5、再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第三段的四句话,体会这段的有序。
6、引导学生讨论:怀丙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和成功打捞有什么关系?
7、集体交流中体会准备的必要,体会怀丙的出色。
8、感情朗读准备部分,表达出对怀丙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三)学习打捞部分
1、导读打捞部分:思考打捞过程是分几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铁牛的过程。
打捞步骤:【1】铲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用简笔画绘制出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5、教师巡视、指导。
6、抽生上台绘制。
7、师生共同评议、完善。
8、看图复述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1】同桌互说【2】指名复述(小组为单位)【3】师生共评。
9、说说和尚怎样打捞第二只铁牛的?
10、学生再深入课文,是否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读、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实践探究
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两个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小绳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小组演示打捞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演示经验、体会。
4、创造性思维训练: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呢?
四、课堂总结
1、师提问:怀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对待的?他是怎样运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习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小结:怀丙和尚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回来,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怀丙学习,遇到事情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回去将做的小实验按事情先后顺序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运用自然规律
水把铁牛冲走—————————————————————叫水送回来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的心中就有种抵触情绪,因为这篇课文较枯燥难懂,虽然已执教过两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及我的教学兴趣。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因而课前,我认真翻阅捞铁牛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画捞铁牛的示意图时,灵机一动,何不让画图来代替枯燥的讲解?
上课时,当讲到本文重点捞铁牛的准备工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理清顺序,再抽生上台演示。学生一听画画,兴趣很浓,纷纷举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画家明明来画打捞的准备过程。当他画完后,便全班评价,张港说:“整体画得不错,但船的位置不对,不是分开,应并排拴紧。”就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加工补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同样我用这种方法又画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我又趁机说:“谁能当解说员,看图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说出来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上台说,还真说得不错。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来做实验,学生们更来劲了,便做便交流经验。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学生学得愉快,我也教得轻松。看来课堂上只有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才不会觉得教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