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处罚标准及其法律依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的区别。窝藏罪处罚标准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犯司法机关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而窝藏罪侵犯司法机关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追缴和犯罪案件的查处追究活动。行为指向、表现和主观方面也有所不同。窝藏罪的用意可以是帮助逃避法律制裁或谋取经济利益等。
法律分析
一、窝藏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1、窝藏罪处罚标准规定是,行为人构成该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怎么区分
1、犯罪客体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追诉、刑罚执行活动;而窝藏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正常追缴活动以及对犯罪案件的正常查处追究活动。
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的人;而窝藏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3、行为表现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而窝藏罪的行为表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主观方面不同。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用意在于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而实施窝藏罪的用意,既可以是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也可以是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等用意。
结语
窝藏罪的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构成窝藏罪的行为人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事前通谋的,将以共同犯罪论处。与窝藏罪相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犯罪客体、行为指向的对象、行为表现以及主观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目的在于帮助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而窝藏罪的目的除了逃避法律制裁外,还可能涉及谋取经济利益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二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