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遗嘱是指遗嘱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要求书面表明个人意愿,规定财产分配和处理事项的行为。为了保证遗嘱有效,法律规定需要征得部分人的同意,包括法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等。但是,如果遗嘱经过公证,原则上需要征得的人已经在公证程序中得到确认,则不需要再次征得同意。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二十六条 遗嘱应当书面立好,由遗嘱人亲自签名或者指定代签,必须在两个以上的证人在场下作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二十七条 遗嘱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三十三条 遗嘱的执行应当符合被继承人生前意愿,但是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五条 公证机关对申请公证的文书应当进行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公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 遗嘱经公证应当认定为遗产分配的有效证据。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条 遗产管理人应当遵守遗嘱中的规定、履行职责,并根据法律、法规和遗嘱分配遗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三百零七条 继承人对减损、损毁遗产的行为和妨碍遗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