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耳洞注意的问题
来源:刀刀网
耳朵作为人体的特殊器官,在耳部穿孔时需要格外小心。过多穿孔不仅容易使细菌病毒入侵,尤其是上耳穿洞会穿过耳软骨。一旦软骨发炎,可能需要取出耳软骨,导致耳朵损毁变形。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指出,由于上耳的软骨仅有少量血液供应,一旦发炎,免疫系统难以有效应对,抗生素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医生通常会采取移除耳软骨的措施,这可能导致耳朵形态改变,甚至出现一大一小的情况。
因此,穿洞一族不仅要关注穿洞部位的细菌感染和金属过敏问题,还需警惕肝炎、破伤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潜在感染风险。
穿耳前的注意事项包括:首先确认穿洞设备是否为一次性使用,耳前、耳后及耳孔部位需进行常规消毒。
穿耳时,务必确保手术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并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和其他传染病的感染。
穿耳后的护理同样重要。打完耳洞后的7至10天内,耳垂处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污水和污物。睡觉时避免挤压耳朵,保持耳洞干燥通风。
每天旋转耳针,避免耳针与皮肤粘连,促进伤口愈合。术后每日使用75%酒精消毒1至2次,口服维生素C也有助于伤口愈合。
耳针和针托不宜扣得太紧,以免引起肿胀,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
大约六个星期后,不要轻易取下耳环。如有发炎感染现象,应立即就医。
穿耳禁忌包括:女性月经期间应避免穿耳洞,此时全身各器官充血,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出血和感染。
耳垂患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肤疾病的人,应在炎症控制和皮肤病治愈后方可穿耳洞。疤痕体质的人穿耳洞容易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疙瘩,影响美观。
对金属饰物过敏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周围皮肤红肿、瘙痒、流黄水等症状,需立即摘除耳环。愈合后可更换其他材料的耳环。
切忌使用金霉素药膏,因其黏稠特性容易吸附污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