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研讨的话题,让我想到自己班主任生涯的几个时间节点,也陷入了一点沉思:从20xx年送走第一届学生,到20xx届,再到带20xx届高二9班的接近一年,时间溜走,我扪心自问,此时的我,作为班主任,是否跟曾经心怀热爱和梦想、很理想主义且极有教育情怀的那个年轻人有所背离?庆幸的是,随时光远走,年岁渐长,一些本真的初愿一如从前,而教育,是值得我潜心相守的。
既然是德育研讨,不妨借此机会,聊一聊我自己就此课题较关注的几个问题,也做出我自己理想中的阐释,与大家共勉。
1、什么样的班级是好的班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良好和谐、让学生有归属感的班级氛围,彼此欣赏的善意,相互成全的美德,志同道合者不乏,但一个人也可以作为风景,接纳异类,允许不一样……
2、什么的管理是好的管理?
管理到底是遵从科学,理性原则,还是走心共情,感性原则,我想并无标准答案。但谁是这个问题的评判者?管理术道之间,我们的能量足够支撑得起这两个字的分量吗?
3、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经由我们,成为他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更优秀高远,更开阔强大,更善良慈悲……)!
4、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好的班主任?
“成为探索内心景观的引路人”,其实也是我理想中的班主任,稍稍弥补一点自己的青春缺憾。我自己是一个敏感细腻至极的人,情绪丰富甚至杂乱无序,因此我特别愿意剖析自己沼泽一路,作为很多时候是教训的经验。
我的男神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心灵,其实“心灵”这个课题,何止于学生呢?我们作为相对成熟的大人,也分别有着各自的烦恼、困惑,与他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那么,抱持谦卑心终身学习,教学相长时时自省更新——或许正是这个工作劳碌之外的大意义大乐趣吧。
学校教育并非万能,你我之力有限,甚至不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我们就能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有时候甚至,不是我们决定了学生,而是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学生,可能也会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因此种种,问心无愧而已!
以上是我对于理想班级和教育的愿景,愿一直保持热爱、谦卑与骄傲,即使小小的天空,也能挥动薄薄的翅膀——这是我在分校时,激励自己的话,与各位共勉。